我的“西游记”(之三):额济纳的沙漠黄昏


 

西游漫记之三,额济纳的沙漠黄昏

 

文图/袁袤翔

 

108日。早起张掖,每人一碗臊子面,几个素馅儿蒸包子,经济实惠,品尝的是地道的地方风味。昨日在天水午餐,我们每人一碗羊肉泡馍,也是为了品尝地方风味。离开张掖,途径酒泉,一路荒漠中的风驰电掣,下午三点多钟来到了此行目的地之一的内蒙古额济纳旗。

按说黄金周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候,游人大都开始返程,可是我们找了几乎所有的旅馆,那是一个贵啊——最少的一个标间也要160元,而且还都是个体小规模的。我们转悠了好几周遭,才以每个标间110元找到了下榻之所。然后,直奔八道桥外的沙漠腹地。

沙漠腹地的几座高大的沙峰,斜阳映照下,金光灿灿,犹如梦幻里的金字塔。第一次与沙漠近距离相对,耐不住的激情缭绕着我们的身心,买票的买票,进发的进发,钻过铁丝网,绕过一片长满芦毛的沼泽,远远看见一队骆驼从面前的沙丘上蹚起一溜沙尘迎面走来,我和抱犊兄快步迎上前去,举起相机狂拍一气。可是,驼队中的骑手却冲着我们大吼,制止着我们的狂热。听得出来,这支驼队好像是别人花钱租来的,我们没有付钱,应该不可以拍摄。可是我们觉得只要你从我的眼前过,拍你几下损失不了你什么。可是驼队在骑手的操纵下,静下来不再前行。直到我们放下相机,才又启程。等我们再度举起相机的时候,驼队已经隐没在沙丘的后面了。我跟着驼队留下的足迹急速向上攀爬。举目看见,沙丘与天相接的地方,已经站满了好多游人,他们几乎人人都在举着相机拍摄。我气喘吁吁地朝着他们站定的沙丘之巅攀爬。沙子的表层是一道脆硬的壳,平展处可以承受住脚的重力,走起来就像走在冰面上,让你身不由己地将身子的重心向肩头和手臂转移。可是一旦一脚踩进沙层,那就是噗哧下陷,走一步,退半步,踉踉跄跄,尽力走成“S”状的路线,脚下的沙漠细细的滑滑的哗哗地灌进了鞋子,撑得脚趾发胀。

爬上沙丘,看见沙丘后面的沙丘上站满了摄影家啊,长枪短炮地瞄准一个方向,那里就是驼队出没的方向,驼队按照他们的指挥,照着太阳光点最为聚焦的峰巅或急或缓地行进着。我们一行也就借光拍了几张有驼队出没的沙漠风光。我知道我的设备档次很低,属于傻瓜级的。可是,面对这样的景象,拍到就算很幸运的了。

驼队的任务完成了,专拍驼队的那群摄影家们个个兴奋地手舞足蹈,说肯定出的是大片啊。他们兴高采烈的走下沙丘,我们却被夕阳西下的黄昏之光落在沙丘西面那片沼泽的景色震撼着。弯弯曲曲的水流,在洁白的芦花掩映下,闪射着明镜样的光泽,一直和沙丘一面坡上星星点点的足迹相接,那也是一幅可遇不可求的大漠落日图啊。于是,我们守在沙丘之巅,等候落日西沉的瞬间。一口气将相机的电能拍个底儿掉,正好是落日完全消失的时候。

回城的路上,重走八道桥前的一二三四五六七道桥,那里是密密的胡杨林。一年一度的额济纳州胡杨节的主会场据说就在四道桥风景区。茂密的胡杨勾起了我们的兴趣。就在上午直奔额济纳途径那条东河的时候,看见了河两岸葳蕤茁壮的胡杨林,便绕道开进,被那种悲情与壮烈的场面震撼了。想起了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的胡杨精神,好像真真是这个样子的。哦,对了,关于胡杨,明日还有专题采风,留下一些感受,再接再厉地感悟,然后再来说道。

那就先看看镜头下的沙漠黄昏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