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另一位重点亮相的是吴景娅,吴是我心仪已久的作家。不仅因为她的散文写得好,而且她的多才多艺,她的善良品行,都很使人景仰。她的散文集《美人铺天盖地》显出了她不凡的功力。散文不但有文采,而且有思想。在当时她不仅敢于写张爱玲,而且,她还写了蒋中正的夫人宋美龄,这对于一个女作家是难能可贵的。最近又看了她的散文《母亲,那个世界上最深不可测的女人》,觉得她的散文似乎又上了一个台阶。她写母爱,似乎比朱自清的父爱更细腻、也更感人:“母亲那时还很胖。她很费力地蹲下身,把苹果一个一个捡起来,用手帕擦拭得更艳红。40度高温的酷夏,马路边,母亲着急的动作让她大汗淋漓。或许蹲下的动作过于迅猛,她裙子的一角竟被撕裂了一条口。她捡完苹果,回头,把我的头抱在怀中,下巴在我头上激烈地摩擦,声音发抖而失真。她说:景娅,别这样,妈妈怕。你有个什么,妈妈怎么活。”在文中她还披露了她的不为人知的身世,她身上流动有贵族的血液,难怪如此优秀。
她原先在《新女报》做主编,后来到了《健康报》,一以贯之的发扬了她的美学传统,把一份原先只有老人才看的报纸办得时尚高雅,她灌输了一个理念:21世纪是健康人的世纪。是的,还有什么比健康更为时尚呢!现在,我坚持每天步行一万步,周日坚持去爬山,与这种理念是有关系的。
她今天姗姗来迟,我们参观完科技馆时她才到。但现在,她却抢着要表演节目。她被誉为美女作家,走到那里都很出众;她今天依然穿着打眼:她穿桃红镶花边的民族样式黑色上衣,着黑色绣暗花的长裙;留有剪得很整齐的刘海,长发很随意的在脑后挽了一个髻。
她说她首先要感谢三个人:一个是傅天琳老师,她说当年在西师读书时,傅老师就是她崇拜的偶像了。她经常想方设法要去见上傅老师一面。傅老师当年还在北碚的一个农场,傅出身很苦,其父被镇压,她本人中专毕业后发配去了农场。杜甫诗云:文章憎命达。一个优秀的作家总会有一段不平凡的出身或经历吧。
她接着要感谢的是张育仁,张其时就坐在我身边,张听后很受用,笑容很灿烂。为什么要感谢张呢?因为吴当年考入西师时,方才16岁;而张是她的学长,整整大了她一轮。文革后的大学生的年龄相差悬殊,甚至父子同读一个学校;这是一道奇特的风景。张当时在学校已经很出众,表现出了他非凡的文学才华。他是诗社的骨干,他的诗歌常常被年轻的文艺女青年拿去朗诵。她说她当时朗读的是张的“花开在夜的边缘…….”,我们大家一起叫张朗读这首诗,张说,30多年前的诗歌了,那里还记得住?
第三个要感谢的作协副主席余德庄,我记不清她为什么要感谢他了。应景之辞吧。
吴景娅感谢了以上诸人后,朗诵了一首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这实在让人想不到,也许是配合重庆当前正在进行的诵红诗、唱红歌工程吧。这首诗艺术上也许有出众的地方,但却深刻的体现了毛的。。思想 。。。。。。
六
邀请的嘉宾男性作家只有杨耀健唱了两句山歌,然后讲了一则笑话。他讲的是本土知名小说家莫老师的笑话:莫情感丰富,时常与女学生谈文学。有一天晚上与一女生谈到树林中去了。正在做好事,被巡逻的保安发现了,保安吼到,你们在那里做啥子?莫慌忙丢下女学生骑车跑掉了。一个保安说,小偷骑着莫老师的自行车跑了!估计这个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但大家还是哈哈大笑。
这时张育仁说话了,他讲了莫老师该故事的另一个版本:莫老师先是骑着自己的车子跑掉了,但后来越想越不对劲,这样跑掉在女生面前好没有面子啊!于是,他又回来了。且大吼一声:要朗格嘛,老子回来了!说完大家又是一阵大笑。张趁热打铁,又讲了莫的一个笑话:莫的讲座是很受欢迎的,尤其受女学生的欢迎。有一次,在演讲时他说,有人说,当莫老师的女学生是很危险的,我要纠正这一说法,我可以负责的告诉大家:当莫老师的女学生绝大多数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