绯闻愈演愈真?看吉利竞购沃尔沃如何收场!


      本来业界都以为吉利收购沃尔沃是一段绯闻,前不久还传来消息说吉利收购失败,至此,好像绯闻就此不了了之。今天凌晨,突然收到网站编辑短信告知,此事有了新的进展。打开汽车网站,才了解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北京时间28日晚宣布,已经选定以中国的吉利汽车为首的收购团队为沃尔沃的优先竞购方。吉利随即煞有介事地发表声明,对福特公司宣布其为沃尔沃首选竞购方的决定表示欢迎。
  看来绯闻愈演愈真了?虽然这个绯闻才刚刚有了一点眉目,但笔者不禁为吉利担忧:在吉利发展战略转型初见成效的紧要关头,这样不遗余力去跟一个没落贵妇绯闻不断,意欲攀龙附凤,耗费巨大人力物力想沾上高贵血统,折腾成与不成,这场闹剧吉利将如何收场?
  第一种结局是,吉利20亿美元如愿买下沃尔沃的全部股权。但是,业界普遍预测,吉利拿不出这笔钱。
  虽然吉利最近几年发展形势不错,在中国汽车市场井喷期入市,在夹缝中利用低价优势杀出了一条血路,而且最近又有高盛等财团在背后撑腰,但是,吉利前不久刚刚收购了一家澳大利亚自动变速器生产企业,同时,其高端品牌帝豪、英伦等子品牌正处在襁褓状态,急需大量资金去扶持与培育。其从价格战略向品质和品牌战略转移刚刚开始,可以说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在这节骨眼上,让吉利一下子掏出100多亿人民币去收购沃尔沃,谈何容易?就连福特汽车总部一位高管都产生怀疑:收购沃尔沃的股权怎么也得要上百亿元人民币,这么大一笔资金,吉利从何处筹措?目前还是未知数。
  就算吉利在外力的支持下,能够很快筹措出收购的资金,一口吞下沃尔沃。但是,如何消化并吸收?这恐怕是最令人揪心的。沃尔沃两个主要生产工厂一个在瑞典,一个在比利时,都是高工资高福利的国家,当地工会的力量也很强大。虽然吉利表示沃尔沃目前的工厂、研发中心、工会协议和经销商网络将得以保留,但问题是吉利如何降低沃尔沃的生产成本,高成本恰恰是沃尔沃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
  1999年,全盛时的福特汽车公司花了64亿美元,收购了总部位于瑞典的豪华乘用车品牌沃尔沃。沃尔沃成为福特旗下一个全资子公司。10年过去,沃尔沃并没有为福特汽车带来利润,近年来一直亏损。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福特汽车出现巨额亏损。福特汽车决定卖掉不挣钱的品牌。在把捷豹和路虎两个品牌卖给印度塔塔汽车集团后,去年12月福特汽车又决定卖掉沃尔沃。另外,沃尔沃的资产和品牌结构都很复杂,即使最终吉利买下沃尔沃,也很难消化。
  所以,收购成功本来是皆大欢喜的事情,但是,如果真的拿下了沃尔沃,恐怕李书福和他的团队将陷入在本土从未经历过的困境。
  
  第二种结局是,吉利与福特方面虽然现在都表明了态度,坐在谈判桌前,就收购要约进行最后的协商,但由于在某些条款方面双方不能达成妥协和一致,那么,收购就宣布流产。这时,吉利又该如何收场呢?
  其实,在这场竞购中,还有很多不可预计的变数。长期从事跨国并购业务的资深律师马光远对记者说,跨国并购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福特选定吉利为优先竞购方,表明在众多竞购方中吉利成为首选对象,可以开始谈判。最终能否谈得成,能否签署收购协议,最终政府能否批准,都还有很多变数。福特汽车总部的高管则表示,吉利成为优先竞购方,并不是排他性的,不意味着其他竞购方以后没有机会。
  虽然 吉利曾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收购沃尔沃,得到同意并拿到了确认函,可以就收购沃尔沃进行接触和谈判。按照国家现行规定,国家发展改革委给了确认函只是同意吉利可以去就收购沃尔沃进行接触和谈判。如果达成协议,还要根据协议内容进行审核。
  所以,虽然福特在股权方面做出了让步,那是因为福特已经对这个没落贵族彻底丧失了信心。福特之所以要卖掉沃尔沃的全部股权,主要目的是减少亏损。这也是福特汽车降低成本、减少债务、改善财务状况,重新实现盈利的重大战略决策之一。这就更加印证很多业界很多人士的想法:中国汽车企业不应该盲目收购国外汽车品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曾说过,金融危机应该晚几年再来,那时候中国的汽车企业可以基本具备收购国外车企的实力。可是现在还没有准备好,实力还不够。他认为应该优先收购人才,收购某些单项技术和汽车零部件企业,而不是去急于收购国外的汽车品牌。
  如果吉利作为优先竞购方而以失败告终,其负面影响远远要大于当初作为一般竞购方参与收购。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这对吉利刚刚树立起的品牌嫩芽无异于雪上加霜。业界和媒体也会对此口诛笔伐,令吉利落得更加难堪和尴尬的境地。
  
  当然,作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代表,我们都希望吉利此次竞购沃尔沃能够顺风顺水,马到成功。但是,收容一位没落贵妇就能让吉利沾上皇家血统?恐怕没这么简单。所以,这场绯闻愈演愈真,吉利无论成功与失败,到时候都难以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