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毕业宣言--如何规划自己人生旅程?


    大学毕业,何去何从?

 

    很多大学都流行一种说法:“毕业后:要么工作,要么留学,要么考研,要么待业”。今天我想主要讨论下关于考研和留学这两个问题。看着这些整天忙的热火朝天的学弟和学妹,突然回想到自己当年面对的情形,不禁感慨万千。

 

大家曾经共同研究了考研的六大适应人群:1 恐惧社会型(害怕走向社会,惧怕与人交往)。2 恋爱失败型 (感情受挫,想利用考研转移注意力 3 追求时尚型(大家都考,我也要考)4 奉父母之命型(考研完全是听从父母的意愿,想光宗耀祖) 5 世外桃园型(对大学校园痴迷,想永远都生活这里) 6 待业型 (找工作无望,先考研再说)

 

或许我讲的有点夸张。如果你不属于上述的任何一类,我建议你要么好好专心找份工作,要么认真慎重考虑出国留学。最近很多找到我的学生都是一些,研一和研二的学生,从他们的言谈中,我多多感受到了一些“悔意”。有人说,当初是因为大三没有准备语言考试,出不了国。面子上过不去就上了研究生。可这一上就是二年和三年,觉得有点耗费了时间。美国的教育是不承认任何国家的研究生,这也就是说,你拿中国的研究生文凭申请美国的博士没有什么竞争力。如果想申请美国大学,只能跟本科生一起竞争,到美国还要再读个MASTER想放弃中国的研究生吧,又不太甘心,毕竟上了两年了。当人们进行选择的时候,不是一定要选择“正确”的,而是要选择那些不让自己后悔的。中国人和美国人的很重要区别在于——美国人喜欢做计划,并且完全按照计划执行。中国人也做计划,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

 

如果你想留学美国,请大家先了解美国的研究生教育。美国大学研究生学院是计划招生,学生要提前9—12个月做各种的申请材料准备。什么时候开始计划和咨询:大二年级做好咨询准备。(未来的专业,需要提供的考试,申请的材料)。大三年级,最好把所有的考试都准备出来(TOEFL,GRE或者GMAT)。大四的上半年,就要把申请材料准备完毕,并且赶上美国大学研究生学院ROUND 1(Otc,1st

  

 今年有很多同学,都已经尝到了美国大学“先来先得录取”的甜头。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一切尽早。美国大学的研究生学院需要的是一个综合性人才,它的录取不只是鉴定在TG上。很多学生过重的夸大了分数的重要性。大家在咨询和申请的过程中,攀比现象很严重。美国大学的选校的申请,没有所谓的最好,只有更好。大家一定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学校。不要让所谓的学校排名蒙蔽了你的双眼。

  

很多同学在选校的过程中,对于美国大学的要求过高,对于自身的背景没有分析透彻,建议大家可以用SMART原则来判定。大家的口号喊得很高昂“要么就去好的学校,要么就不去读”。大家太注重事情的结果,不注重事情的过程。你接受的是全世界最优秀的教育,教育是不能用好不好来进行衡量的。关注一些身边比较成功的人,他们读的学校也不过如此:

 

  两弹元勋“邓家跣”——毕业于普度西拉法叶

    杨澜——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

    梁思成——毕业于宾西法尼亚大学

    美国前国务卿赖斯——毕业于丹佛大学

 

    上述这些人是我们眼中的“big person”.  无论是智商和情商都很高,我们跟他们比起来,是真正的凡人。过高的目标对于自己申请没有什么好处。请大家在做牛人之前,想做好一个凡人吧!

 

    我的义务和责任是帮助大家制定一个合理的留学方案,帮助大家选择一个最适合你的学校。关键在于要对自己、以及想要申请的学校和专业有一个比较深刻认识,合理评估自己的实力、兴趣和学校的要求,以此来制定一个合理的、有效的专业的申请策略,并在选择学校,文书的写作,与学校教授的套词,以及面试等各个环节做到极致。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成功。

 

    记住:我们仅仅是你的留学导师,教你怎样规避弯路,怎样具备更多的竞争优势,而我们却无法成为你的魔法师,将你变成另外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