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车的标准是什么?”
10月中下旬的北京深秋,在一汽马自达车手训练营的理论课堂上,车手训练营的方总教官留下了这样一道作业题。
这是一道给100个人会有101种答案的开放性题目。看着身旁的美女记者认认真真的写满了一页纸,偷懒的我就懒的像学生时代一样“拿来主义”了。简简单单一句话:“在具有汽车正常配置性能的前提下,好车的标准在于驾驶者。”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常开车不等于你就真的会开车。现在马路上的车越来越多,而驾驶者则越来越“流水线化”。国内驾校所培训的,绝对都只是“寂寞”。难以想象那些寂寞的坐在捷达车里的大叔能骂出怎样的合格司机。一成不变的刻板教学模式,只是应付考试,何谈驾驶技巧乃至驾驶安全呢?不过这一次不一样,一汽马自达的车手训练营,让我们回炉再造,真真正正的学习“开车”。
此次“挑战极限,超越自我——中国汽车运动联合会专业车手训练营”是由一汽马自达和与中国汽车运动联合会联合举办。培训科目包括蝶形桩、8字桩、高速控制90度过弯、蛇形桩、U型弯、高速制动并线等。这是国内前所未有的一次大规模汽车安全驾驶和技能培训,作为一汽马自达睿翼而言,量产车型全程拿来做这样的“教练车”,没有深厚的底子,一汽马自达也不能让睿翼轻易上阵。
当带着黑色墨镜的中汽联专业教练出场时,我突然觉得自己平常的酷劲太逊色了。当然,我指的是在开车时。当教练一次次演示着如何“紧急制动并线、绕蝴蝶桩”时,见者都会衍生几分崇拜,那些国内驾校的大叔们似乎更要膜拜了。其实这些安全驾驶项目全部在一块大空地上,几十个桩桶就可以设计出项目了,这对于任何驾校而言都是可以操作。但我们从来没有关注过这些,关键的问题难道就真的在于国内驾校没有购进一汽马自达的睿翼吗?
对于此次的训练营,所有的车辆都是未改装过的睿翼量产车。这种几近疯狂的破坏性试验,让训练营培训出来的800多名专业媒体记者不得不感慨一下。我们总在喊德系车的捷达皮实,国内驾校要是这样开,捷达也能成为变形金刚前的“一堆散架”。同理说来,睿翼也很“皮实”,只不过这颠覆传统国人对于日系车的评价。有时候,观点错了,其实就得改。
还是那一句话,好车还看“驾驶者”。正确的驾驶技巧可以让车辆的性能得到最合理,最舒适的释放。在这个时候,任何车都能变成好车。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的交通事故都是突发的,只有亲身经历过车祸的人才会知道什么叫做0.1秒的差距。许多专业的车手没日没夜的练习,除去学习花样的技巧外,生活中提高的也仅仅是比常人多出0.1秒的下意识反应。如果没有经过训练,车辆完全失控时,包括专业车手在内的人都是头脑空白的。这个时候,这0.1秒的下意识反应,往往就足够拯救这些经受过特殊训练的人了,也许就是0.1秒的操控,会让我们的生命得到延续。
无需太多的语言描述,睿翼训练营是在培养更高素质驾驭“好车”的司机。每一个从这次训练营走出来的司机,亦都能说自己驾驭过最好的车,我们都需要感谢细心指导我们的专业教练。除此外,在这个环境下,“好车”这个美誉我愿意送给睿翼。因为有它的陪伴下,在北京深秋的我开始学会练就那“0.1秒的安全”。
文/陈光耀
(本文见报于“精品生活StyleWeekly” 汽车版,转载请注明媒体及作者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