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两则旧闻,我才明白了,大陆为什么不要得诺贝尔奖。真是笑掉人的大牙。)
一
徐光宪院士:诺奖有局限 中国科学家更伟大!!!
2009年02月24日16:45 腾讯科技 邹波 我要评论(153) 腾讯科技讯
2009年2月24日,我国著名的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2008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徐光宪在接受腾讯独家专访时称,诺贝尔奖项在学科的覆盖面上有局限性,中国有更伟大的科学家。这是徐光宪院士在获得2008国家最高科技奖后首次接受网络媒体专访。
徐光宪院士在家中接受了腾讯网专访
中国离诺贝尔奖还有多远?中国需要不需要诺贝尔奖?您有没有想过摘取诺贝尔奖?对于腾讯网友提出的问题,徐光宪院士回答说,很多中国人都有一个诺贝尔奖的情结,认为中国一直没有得到过诺贝尔奖,说中国的科学技术甚至于不如巴基斯坦,因为巴基斯坦都有人得到过诺贝尔奖。其实我不是这么一个看法。我觉得诺贝尔奖是科学成就一个很重要的标志,但是不是唯一的标志。因为诺贝尔奖本身有它的局限性:
一个是学科的覆盖面有局限性,诺贝尔奖没有数学、没有理学的、没有工程科学的、没有兴趣科学、没有地学,在学科覆盖面上存在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是诺贝尔奖获奖者的科学成就大小差别很大。我认为大致可以分为这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百年一遇的世界大科学家,像爱因斯坦这样的,他是20世纪里最伟大的科学家;第二个层次就是十年一遇的大科学家,譬如说像居里夫人;第三个层次就是一年一遇的科学家,这个是大多数,诺贝尔奖一年发一次,譬如说在化学或者是物理方面最突出的贡献奖;第四个层次,诺贝尔奖也有给失误的,诺贝尔奖曾经发给一个做灯塔的人,这个人对力学实际上没有多大贡献,但是航海家非常欣赏,他这个灯塔还是非常有用处。
其实中国有很多更伟大的科学家,他们的成就早已超出很多诺贝尔奖得主,譬如像钱学森。钱学森在美国的时候,他是美国空气动力学研究所所长,在上世纪40年代他已经是世界上力学、空气动力学、导弹方面的权威科学家,他还创立了工程控制论学科。美国曾经评选出了20世纪20位最伟大的科学工程技术专家,这中间爱因斯坦是第一位,而钱学森排名第十八名。但是因为力学方面没有诺贝尔奖,工程科学也没有诺贝尔奖,所以在诺贝尔奖的名单中看不到钱学森的名字。诺贝尔奖是一年评一次,而钱学森是20世纪评20位最伟大的科学工程技术专家。其实按照钱先生的水准应该算是十年一遇的大科学家。
还有,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解决了中国人粮食的问题,也帮助了世界,如果农业方面有诺贝尔奖,他也可以获得一个。所以中国人不要因为没有获得过诺贝尔奖而自卑,中国有很值得骄傲的科学家。
在此次专访中,关于很多网友对于国家最高科技奖500万元巨奖的用途,徐光宪院士也做了表示,他说,国家最高科技奖的500万元奖金,450万是要求用于科研,另外的50万元是奖励个人。因为自己的工作成就主要是和学生、研究团队集体完成的,因此他将把这500万奖金的全部用于这个团队里,合理分配使用开展科学研究。(邹波)
二
[转贴]教育部官员称中国的教育和科技不以获诺奖为目标
教育部官员今天表示,中国的教育、科技,不是以获得诺贝尔奖为目标的。该官员称,中国还没有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是综合因素造成的。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法制办公室主任孙霄兵今日以“‘辉煌60年’科教事业发展成就”为主题,与网友在线交流时作出如上表述。
有网友提问称:“我们的考试制度一直在不断地修改、改革中,可是几十年来为什么我们在文学、科技等领域却一直没有获得过诺贝尔奖,我们的教育是不是有负起一定得任?”
孙霄兵回答说,中国的教育制度一直在改革和发展,但是必须看到,中国总的教育发展水平还是比较低的,国外的教育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教育,已经作为一种现代教育走过了几百年的历程。中国的现代教育从总体上还需要有一个发展的历程才能达到世界上的最高水平。
孙霄兵指出,教育是一个国家文化和科技的基础,如果教育落后了,这个国家的文化和科技也必然是落后的。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制约着一个国家的文化、科技,也制约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国教育中一个重要需要改革的方面就是对考试制度的改革,改革的目的是要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孙霄兵进一步回答说,中国还没有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是综合因素造成的,教育不是唯一的原因。中国的教育以及科技,不是以获得诺贝尔奖为目标的。如果能够在今后获得这个奖当然好,但是更重要的是为国家的科学和文化以及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真正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真正让国家得到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