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国庆中秋长假,闵琪策划的是豫西游,以避开那些拥堵的旅游景点,领略一些历史文化。20余人6辆车,南下800公里抵达河南巩义。相对于风光无限的北京清陵、南京明陵,巩义的宋陵几乎鲜为人知,我们也是到此才补上迟到的一课。毕竟上千年的历史,且早在宋代就尽遭金兵损毁,全无明清帝陵的金碧辉煌,一派沧海桑田的沧桑感。
北宋的9个皇帝,除徽、钦二帝被金所虏囚死漠北,其余7个皇帝以及被追尊为宣祖的赵匡胤之父赵弘殷均葬于巩义,世称“七帝八陵”。巩义县城内的宋陵公园内,系仁宗赵祯的永昭陵、英宗赵曙的永厚陵,极为破败,成群众卡拉OK之喧嚣乐园。
宋太宗赵光义的永熙陵石刻
文臣的谦卑委琐状可谓惟妙惟肖
宋陵合影
太宗赵光义的永熙陵在村落之中,地面仅余神道石刻和隆起的坟墓,但神道石刻保持最为完好。一般为23对,由南向北为望柱1对、驯象人1对、瑞禽1对、角端1对、仗马1对、控马官4对、虎2对、羊2对、客使3对、武将2对、文臣2对、门狮1对、武士1对,说它形神兼备是毫不夸张的。
最令人感慨的是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的永昌陵,已变成一片“希望的田野”。大家热补宋朝风云的常识,包括赵匡胤之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烛光斧影,以及狸猫换太子之类的宫庭阴谋。对于宋朝的认识,近年来史学界的态度有所改变。固然武治不力,皇帝被虏、宋室南迁;但在大历史的视野中,有些事情其实已不再那么重要。塞北的金兵金将如今已经成为“五十六朵花”,宋代的文弱政治则被认为是现代政府文官统治的先声。今天我们对宋朝的认知,也许更多的是朱熹的理学,王安石的改革,是《清明上河图》,是苏轼的“把酒问青天”、李清照的“绿肥红瘦”、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陵墓
宋徽宗《写生珍禽图》册页之一
宋徽宗《瑞鹤图》
面对大宋皇帝的荒冢野草,我们获得了更为旷达的历史感。没有多少人记得住那么多皇帝,搞得清他们之间复杂的承续关系;事实上,宋朝的皇帝只有作为艺术家的宋徽宗赵佶真正活到了当代,他的名字仍在全世界广泛地流传,他的《写生珍禽图》在2002年的嘉德春拍中卖出2300万元的高价——只有思想、学术、艺术是永恒的,有些东西只是过眼烟云而已。
夜宿汝州宾馆,恰逢中秋,然而“月朦胧,鸟朦胧”,中原大地风烟滚滚,尽在燃烧玉米桔杆,夜被烟气呛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