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突然生病,茶饭不思,恹恹欲睡。媳妇说:“你是不是被阿明那厮吓的?”因我最近曝光了一下阿明,他扬言要起诉我,赔得我倾家荡产。我恨恨道:“把我惹毛了,我破罐子破摔,玉石俱碎,把他反党反人民反老婆的滔天罪行,全都揭露出来——我为什么要怕他?”媳妇就怀疑我是“猪流感”。我笑道:“都怪成都这个阴沉沉的鬼天气,万恶的旧社会似的,人咋能不病嘛?”据央视气象预报,受什么美国英国韩国日本国冷空气影响,还要降雨降温。殊不知今天,成都却是一片艳阳天,我的病就好了一半。媳妇扶我起来,喂了一颗什么还魂药,貌似叫“阿莫西林舒巴坦匹酯片”(照说明书写下来的),然后情深意长地说:“我们去公园转转?”
一到公园,青山绿水,我的病就全好了。

一片澄澈的湖水,令我神清气爽。贾宝玉狗撵摩托,不懂科学,感慨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按照有机化学,男子谁不是水做的骨肉,女儿谁不是泥做的骨肉?都是碳水化合物嘛。

萧瑟的秋意,与绿色的生机,互为衬托,如英国诗人雪莱《西风颂》所咏叹:“染有树林和我深邃的秋意,虽忧伤而甜蜜~~”

芙蓉,据说是成都市花,却在郊区公园默默凋谢。我觉得,成都市花,应该是颤花,如昙花一现的那种生命迸放,而不应该是这种死不蔫秋的芙蓉。

湖中漂浮着一条垂死挣扎的白鲢。媳妇说:“赶快把它捞起来,拿回去喂猫咪?”我笑道:“你这叫见利忘义!”湖边有个垂钓者,我也想找根鱼竿,来体会庄子钓于濮上的心境,问他:“嘿!这里准许钓鱼啊?”媳妇把我拉到一边,斥道:“你怎能这样问人家?”说,你应该这样去问人家:“先生,你好!这里钓鱼,好爽啊!没人来罚款吗?”钓鱼先生却笑道:现在是和谐社会,讲究和气生财,若有人来罚款,我就不钓了,还不行吗?

湖边,男女老幼皆大欢喜。我拍照,媳妇警告:“人家告你侵犯肖像权!”我笑道:“谁叫他们闯入我的风景照中来?”

兀自坐落在林间的别墅,悄无人声。媳妇无限感慨:“不谦,你当年要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们就住上这种别墅了。”我笑道:“想得美!”看石头上铭文,原来,此别墅和旁边的另一欧式建筑,乃川大校友聂圣哲捐建,名“迎宾馆”。遗憾的是,铭文写得如同产品说明书,一点没艺术品味,与雅致的别墅不能相映成趣。

别墅旁边是山,有曲径通幽。山虽不高,却茂林修竹,不见人影。有诗为证:“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反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媳妇却说:“好吓人哦!”东转西转,竟把我们转得晕头转向,果然是:山重水复疑无路。

原生态的竹林,野鸟飞来飞去,野趣横生。若春三月或秋八九月,邀七八个“颤花”,来此野餐,醉歌“红太阳”,狂跳“忠字舞”:“我们有多少知心的话儿要对您讲,我们有多少热情的歌儿要对您唱~~”不知今夕何夕,好爽!

转出山来,才感觉到人气,拍照。貌似听见一个女生说:这个老大爷好颤花啊?

柳暗花明又一村。偶然遭遇这一幕,中央常委集体亮相似的。墨镜男士,川大艺术学院黄宗贤院长,貌似在疑神疑鬼:那个镜头对准我的瓜娃子,是不是博客记者谢不谦啊?笑嘻了的女士,彭肜博士,见我面就说:“谢老师,欢迎大驾光临!”可能以为我是应邀来捧场的?我赶紧说:“我是偶然来散步的。”

原来,他们是在艺术展览:图像的疏离。据说叫“反当代的当代艺术”。我不懂这种艺术疏离,与我的学术疏离,有什么相同或不同。几个画家,貌似比我年轻得多,却都是在纽约、伦敦、东京搞过画展的成都现代派画家,我不认识,不知“红黄蓝”三色画家李伯伯认不认识。突然听见有个女生叫:“谢老师!”我赶紧携媳妇立正稍息,问:“你是?”女生说,她是艺术学院的学生,选过我的课,正在跟朋友说起我的博客“短长亭”。我很感动,说:同学,今天,为你们艺术学院,我要写一篇博客!媳妇说:你的搞笑博客,居然还有人谈论?我笑道:见仁见智,就跟这个画展一样嘛。

画题:人之影。我觉得,貌似装酷的阿明,在客厅中开模拟汽车:“嘟嘟——嘟嘟!”把红灯撞在地上。突然有个英俊男士,闪现在我面前:“谢不谦,不认识了?”毫无心理准备,手足无措,端详若干微秒,哈哈笑道:“若锋!”若锋是阿明川大同届同学,一今一古,比阿明和我睿智有趣得多,现在《成都日报》文化部执牛耳。暑假前,他在“第四城”餐厅约请阿明阿红和我,合作开辟一个“国学专栏”,我以为叫“三家村秀才”或“三个臭皮匠”或“三剑客”,他却美其名曰“三人论语”。若锋说:“阿红和你写的文章,我们都认为,非常好,就是阿明写的,有点太学术了。”我就很得意,昂首挺胸出来。媳妇问:“他是谁?”我说,他就是我友情博客的“望福街”,应邀来为画家朋友扎场子的。

我觉得,这是成都风景最美的人文公园。借乾隆才子袁枚提劲打靶之词:“此处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是可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而且距我家最近,抬腿即到,如东晋简文帝感叹:“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望福街”若锋说:“不谦兄,你就住在附近?好舒服啊!”但很多住在花园里的少男少女,貌似感觉不到,想早日迁往繁华世界中去。有诗为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