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本论》连载!第一篇《哲学的革命》之哲学的系统观


 

二、哲学的系统观

我的分析则是要让系统论回归简单,使之变成大众可以接受和掌握的思维方法,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专家的教科书中。

严格来讲,系统是从属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种哲学范畴,它首先具有普遍性,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大到天体星系,小至原子乃至原子核,都莫不是一个系统。这种普遍性,使得它存在于任何一门具体科学,任何具体科学都可以发现系统的存在,因而任何具体科学的研究也都可以运用系统的思维方法。所以说,系统不属于哪类具体科学,而是与具体科学普遍联系又独立抽象于具体科学之外的一个哲学范畴。

这个哲学范畴要转化为思维方法,还需要人们自觉地运用系统的眼光审视和观察世界,以系统的观点看待苹果,应该想到果皮果肉和果核、想到苹果的营养成分;还应该想到细胞的组成、想到其内部的基因;进而想到苹果的种类、想到苹果树、想到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想到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想到阳光、空气、水分和土壤、进而想到万有引力,等等乃至无穷。一个苹果似乎是有限的事物,但内部却是一个无限的存在,它是整个宇宙的产物,因而浓缩了宇宙运行的无限信息,这种有限与无限的辩证统一,同样适用于任何事物。

反观上述“系统化的苹果”,可以发现,这种思维方法吸纳了生物学、营养学、物理学和天文学等众多自然科学的成果,使得人类对苹果的认识更加接近苹果本身。如果人类都这样来认识苹果,存在于我们头脑中的苹果就不是一个可供食用的水果了,而是一个能够被无限使用的苹果。从生物学的角度,可以不断发现和培养新品种;从营养学的角度可以发现苹果的新吃法;可以从生产的角度发现果汁和果酱的市场价值;而牛顿更是从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

一个苹果可以给人类提供如此丰富的营养,而我们很多人却长期以来只用嘴巴和胃吃苹果,我们的思维系统缺乏对苹果的消化吸收和转化能力,这种损失何其大哉!

因此,系统的思想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的层面上,而应该安装在人脑的思维系统中,就像电脑安装了驱动程序才能工作一样,遗憾的是,我们的很多人脑只注重电脑系统的运行,而忽视了人脑本身,以至于很多人脑成为电脑的奴隶,不能运用电脑从事脑力劳动进行精神生产,反而被电脑和网络拖入电子游戏的泥潭不能自拔,或迷失在汪洋的信息大海之中——这哪里是人脑支配电脑,这是电脑是支配人脑!

自古就有的系统思想之所以在现代成为一门被注意并重视的“科学”,乃是因为各种具体科学深入发展并被广泛普及的产物,由于分门别类的具体科学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产生并形成了各种类别的知识模块和认识体系,这些体系相互交叉、相互补充,使得人类的认识逐渐摆脱了分门别类的分割状态,出于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现实实践需要,就需要人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吸收并运用各类具体科学的认识成果,而只有系统的思维方法才能分享和吸收这些认识成果,使人类认识到客观事物存在和运动的复杂性,才不至于使得自己改变世界的行为变得简单而粗暴。

但是,如果沿着生物学家、物理学家的思维方式将系统论继续锁定在具体科学领域,其研究结果只能是继续复杂化,系统理论也只能成为一种远离大众高高在上的一门学问。那些在各个具体科学领域孜孜不倦的专家、教授们企图以自己的认识权威地解释世界,却忘记了认识世界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改变世界的最终力量是全世界的劳动人民。

因此,在这个脑力劳动的时代,不能满足于将系统理论作为一门具体科学而仅仅交给那些学问家们去开疆扩土,而是应该将系统纳入哲学范畴,使其从具体科学的窠臼中解放出来,使其成为劳动人民认识和改变世界的思维方法,这才是系统思想真正的用武之地。

事实上,脱离了认识和改变世界的这一根本目的、脱离了人民群众的社会生产实践,所有的科学研究都会迷失方向,即使系统的科学化研究也不会有什么大的进展,各个领域的学问家和理论家们只有将系统作为一种思维方法并各自运用到具体的研究领域,才是系统思想在具体科学领域中的最大价值。因为真正纯粹的哲学就是要肩负起管理统驭具体科学的神圣使命,以服务于全人类认识并改变世界的这一伟大历史实践。

所以,在我这里,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系统思想仅仅是一种思维工具而已,它的作用是作为一个驱动程序的部件装入人民群众思考着的人脑之中,使得他们在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劳动中自由地运用起系统思维,而不是沦为那些以专家教授为主要代表的学问家们用来构建学术王国并垄断话语权的知识领地。

 

 

相关链接:

《智本论》连载——第一篇 哲学的革命(系统辩证法之系统思想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