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观的认识


  

   达观是人格中的一个元,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它所产生的社会效果是良性的。达观作为个体行为的一种操持状态,它所表现的行为特征是:遇事乐观,放眼远方,不拘目下,憧憬美好;并且心胸畅荡,豪迈无羁,开怀思乐,无怨无悔。在生活的各个领域,随遇皆舒、眼观发展、心存向往、满目光明。个体心胸开阔、无拘无束、从不怨悔、心路舒坦。

  在现实世界中,一位达观的人带给他周围时空的尽是光明和灿烂,全是欢欣和积极,人们都会十分欢迎他的存在。同样也会在现实世界中出现一些悲观的人物,他们带给周边的就将是悲切和颓伤,还有凄凉和无望,人们对他们只能感到沮丧,并且产生排斥。

  其实达观和悲观都是个体的一种操作,是个体的主为,对于同样的存在,个体都可以既操作达观,也可以操作悲观,既然如此,个体又何必去操作悲观而不操作达观。经常操作悲观的个体常常会这样说,这不明明是应该悲观的吗,怎么能够达观呢。殊不知,他忘记了自己的人生是怎么走过来的,人生几时有坦途,人生就是风风雨雨和颠颠簸簸,说穿了,船到桥头自会直,不要预先去愁山穷水尽。人生只要能够延续,自有柳暗花明,即使真到悬崖峭壁,马上要飞身而下时,又何尝不该看到在飞身一跃后,自我将会登临一个新的境地,出现一个新的转机。

    达观这种人格也是可以培育的,让自己的心态成熟起来,是培育达观人格的基础。操持达观的心态基础是幽默、悦纳和求谐。在心理防御机制中,幽默明显地表达了个体的观念和情感,而且不使自己感到不适,也不会对别人产生不愉快的影响。不使自己不适,就一定会使自己开怀思乐,就一定会让自己随遇皆舒,心路舒坦也必定会自然光临。不对别人产生不愉快的影响,就一定会向周边的人们展示不拘目下,憧憬美好,心存向往,满目光明。所有现在可能出现的困难和苦楚都能通过个体的一个字,一个发音,一句话,一段表述,或是一颦一泣,一个动作,创制一个场面的短暂延续,让希望普撒,欢乐润心,精神振奋。达观经常是反映在个体身陷困境的时候,而悦纳这一成熟心态,却能够让个体心情舒畅地去迎接这些困境。悦纳所产生的心理行为让个体在意识中出现了想解决矛盾即排除无法排除的目前困境的冲动,接着又立即在意识中欣悦地予以推迟甚或欣悦地消融掉自己的冲动,这种推迟和消融将保证让个体从无法排除的难处中解脱出来,不拘目下和憧憬美好的时刻就翩然而降。谐是一种最佳运转,谐是人生的一种至高延续,谐是至美至善的存在,求谐就是追求最佳的运转,求谐就是追求人生的至高延续,求谐就是追求至美至善的存在。达观会非常自然地包含于这种追求中,平和里岂会容纳忐忑,渐趋中何来惶恐,圆润的呈现保证一切均将柔柔顺顺匀匀坦坦明明净净,无忐忑无惶恐,自然达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