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过程:激活课堂的活力与定力
江苏丹阳“活力课堂”特色探访
本报记者 雷玲
主题报道
“我们是行动主义者,不能等!”2009年初,江苏省丹阳市教育局局长韦立忠果断地提出:以塑造丹阳特色的区域教育品牌建设为目标,全面推进丹阳教育。当时,韦立忠及其党委班子在深入学校调研后发现,素质教育的口号尽管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喊了七八年,“教师教得累,学生觉得苦”的现象仍然存在于课堂。怎样才能实实在在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怎样引领丹阳的课堂教学改革、塑造适合丹阳本土特色的教育品牌?“从生命的高度来构建‘活力课堂’,并以此为主线打造丹阳特色的教育品牌。”目标一确立,丹阳随即打出“还课堂以活力、还学校以特色,还教育以生命”的三张牌。
11月8日至9日,记者在丹阳采访时发现,十个月前定下的目标,正在悄然改变丹阳的课堂和丹阳教育。
第一张牌:还课堂以活力
今年4月,喊出“不能等”的丹阳市教育局召开了区域教育品牌推进会。“当时我们感觉,在课改推进中,需要有一个鲜明、统一的课堂教学思想来统领我市的课堂教学改革。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观点给了我们极大振奋,基于此,我们把‘活力课堂’作为引领育丹阳教育的支点,提出通过课堂建设来促进丹阳教育的特色发展。”经过近八个月的探索后,韦立忠告诉记者改革的初衷。
那次推进会上,韦立忠激情洋溢地提出:“我们要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使师生在互动中生成生命价值,又在生命价值的不断增值中实现幸福人生。”为了进一步达成共识,一份红头文件下发到丹阳的各校、各园。活力课堂拉开了丹阳教育改革的序幕。
红头文件在老师中传达,许多学校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开始了课堂实验。但不和谐的声音也随之传来:“我们的课堂还不够活吗?”有小学教师质疑,“课堂活了,升学率受影响怎么办?”有中学校长顾虑,“我们学校已有自己的课堂特色,有必要搞新的花样吗?”更有不少校长、教师对此不理解。
韦立忠认为,任何改革,一定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才能开花结果。于是,从5月开始,一场规模空前的学习活动掀起:聘请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周彬,在全市千人骨干教师培训会上做《活力课堂与活力教师》的讲座;组织由专家、校长、教师参加的“寻找活力与定力的支点”科研沙龙,开展教师与专家的“要不要搞活力课堂”的辩论会……
“我们在9月4日正式成立了‘活力课堂’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开通了‘活力课堂’网站。”从丹阳市第五中学抽调到该办公室任常务副主任的张东明告诉记者,“从10月开始,我们还在全市开展了2800多名教学骨干参加的‘活力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并且要一直将持续到今年底或明年初,将‘还课堂以活力’落到了实处。”
第二张牌:还学校以特色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丹阳教育在江苏省一直走在前列,许多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取得一定成效。而韦立忠局长推出“活力课堂”理念后却指出,全市要用活力课堂来提升、统领学校特色。这种统领不会影响学校现有的特色发展吧?答案显然是肯定的。
记者发现,丹阳五中“在有效教学中融入活力课堂的理念”进行的探索,不仅更加促进了有效课堂的建设,还提升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注入了生命元素的实验小学的自能教育,愈发生机勃然;开发区中心校从改革教学常规开始,创新了适应活力课堂的新的“教学五认真”;华南实验学校以副校长王文忠为引领者,在教学设计、教材重组、趣味教学方面下功夫,使很多课堂“活”而有“力”起来;云阳学校把“是否进行了活动”“活动中是否进行了学习”“学习是否有效”作为评判“活力”的标准;丹师附小更是把每一节家常课当做实验课来上,不要求完美,不要求精彩,不要求刻意准备,只图每天有一点改进……。
云阳学校教务主任邵卫平告诉记者:“进入“活力课堂实验后,我设计了一节感恩教育课,请初三的14个班主任去上课,上课流程是这样的:心理游戏→学生谈体会→为亲人做一件实事,表达对他们的感谢。心理游戏是让学生写出5个对自己最最要的人,然后依次划去你认为其中不重的一个(被划去的人此生不能与你再见面了),最后只能剩下1个人,并说明理由。学生首先划去的一般是老师等人,学生表情很自然,但划到倒数第3个人时,学生开始讲不出话了,划到倒数第2个人时,大部分学生都哭了,不肯划了。我们的班主任也哭了。接下来的一个月,家长和老师都感受到,学生的学习自律性大大增强,学习热情高涨,更努力更懂事了,好象一下长大了。”邵主任说,这节课给他的感触是:活力课堂的特征之一就是使学生感动了,精神成长了。
用韦立忠的话说:“丹阳教育品牌的支撑有三个体系,第一个体系是活力课堂的问题,以“活力课堂”引领课堂教学素质化,第二个体系是教师队伍的问题,以名教师工作室为抓手,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第三个体系是特色的问题,以‘办学特色’引领学校个性化发展。今天,这三大体系不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还逐渐统一起来,在活力课堂里成就了名师,形成了学校特色。”
第三张牌:还教育以生命
11月9日上午8:45,记者与一群穿着华南实验学校校服的学生一起,跨进了该校的教室。这是该校教师杭雅琴为六年级(2)班执教的小学数学《可能性》一课。
“给你两张扑克,其中有一张是红桃A,你摸到这张牌的可能性是多少?”杭老师在多媒体上用两张扑克开始导入新课。
这是一堂该校原生态的家常课,也是一堂事先没有告知师生听课计划的推门课。但听课的孩子们却在老师的引导下兴趣盎然。“老师的课太幽默了!”一节课上举了8次手的杨亮同学兴奋地对记者说。
这节课,只是丹阳推进活力课堂以来最常态的一个缩影,这种缩影背后,凝聚着改革者的信心和决心。
“活力课堂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从广度、深度和效度上激发师生情感和思维的最有效的参与,促成师生的生命发展,为将来的人生奠基,就是有活力的课。对一个教师来说,课堂有了活力,有了定力,才会有魅力。”韦立忠非常重视课堂实验,在各种场合多次强调要做行动主义者。
作为推进“活力课堂”的总顾问、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周彬则告诫老师们:“在课程改革前,我们主要担心教师是否具备把课堂搞活的理念与能力。在课程改革后的今天,课堂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已经不再是教师是否具备搞活课堂的理念,而是教师搞活课堂的质量如何,在于教师把握课堂教学的定力。”他认为,今天的教师把课堂搞活的本事越来越大,用的方式方法越来越多,但课堂定力却有所缺失。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随着实验的深入,在专家的引领和老师们的努力下,丹阳的教育悄然在变。市活力课堂办公室都收到来自一线老师的成功案例。
不少老师从重组教材或改编教材尝到甜头:“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把静态的、历史的教学内容和孩子的经验世界联系起来,恢复知识的生命态,有助于激发活力。”
“我自编龟兔赛跑的故事来设计时间、速度、距离这一数学上的几类问题,同学们很兴奋,都动起手来画图,想办法寻找解题的方法;在我设计的教学情境中,同学们都羡慕兔子勤学苦练而形成的能力,赞叹乌龟的不屈。我想,这节课同学们知识、能力有收获,精神、意志、情感也受到了陶冶。”华南实验学校副校长、特级教师王文忠,从儿童心理特点出发,用童话激活学习内容,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望,受到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很多理科老师从改革教学过程中获得成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师生互动中解决问题,是科学学科实现活力课堂的重要方法之一。”
……
“我们的目的是通过教师队伍素养的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特色学校的创建,促进丹阳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已经与21 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建立“活力课堂”合作探索的韦立忠对改革心里更加有了底气。
局长访谈
塑造丹阳特色教育品牌
专访江苏省丹阳市教育局局长韦立忠
记者:通过“活力课堂”建设,丹阳要实现的愿景是什么?
韦立忠:我们的愿景是用3至5年时间,彻底改变课堂中存在的讲授为主、照本宣科、唯知识目标的沉闷、压抑的氛围,尊重学生、研究学生、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想问题,让反思、探索、创造真正成为改变课堂的动力,把师生的生命活力激发出来,把师生的创造性激发起来,使课堂成为焕发师生活力的、动态的、高效而愉悦的生命课堂,培养有知识、有能力,会学习、会做人,体格健壮,心智健全的合格公民;造就一大批对学生热爱,对事业追求,对生活自信的优秀教师,并同时造就一批饮誉国内的知名教师,在这个基础上,涌现一批有特色的学校,从而提升丹阳教育品位,打造丹阳教育品牌。
记者:在推进“活力课堂”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是什么?
韦立忠:应该说有三个方面是需要继续探索的,一是如何使教师真正认识“活力课堂”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二是在课题引领下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措施把“活力课堂”建设引向深入;三是如何指导学校把原有的课堂教学特色与“活力课堂”理念进行整合,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记者:“活力课堂”建设下一步的推进目标和措施是什么?
韦立忠:“活力课堂”建设下一步的推进目标是:改革听课(家常课)制度;改革评课制度;改革教学设计;改革课堂教学评价;改革教学五认真;改革教师、学生评价。具体包含四个方面的“激活”:
一是激活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以知识能力目标为主,巧妙、灵活而不失时机的进行意志、情感、价值观的养成教育。
二是激活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经验世界、成长需要,与发现、发展知识的人和历史的沟通起来。使知识呈现出生命态,激活、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三是激活教学过程。通过互动来达成目标,达成的目标越多,课堂就越活,越有力。活而有力,才是理想境界。教师策略的高明就在于倾听学生,捕捉课堂资源,组织、推进教学,随机生成。课堂上,教师还是要尽量少说一点,留出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注意倾听和引导,促成动态生成。
四是教师的创造能力。
具体措施是:一是行政干预。制定考核制度,确保经费保障。二是典型引路,通过“活力课堂大比武”,挖掘“学校、班级、学科、个人”在推进“活力课堂”建设好的经验和做法。三是课题引领。组织专家对实验学校“活力课堂”建设进行指导。四是实验推进。五是分兵突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