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民办教育将进入到一个全新里程


 

在张铁明教授的专报上省委书记汪洋批示:对民办教育要多做“促进”的工作
广东民办教育将进入到一个全新里程
省人大谢强华副主任强调要立好法 宋海副省长批示民办教育是另一个轮子 
 
在广东省教育工作会议将召开之际,中共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于2009年10月9日在中共省委政策研究室的《著名民办教育专家、广东教育学院张铁明教授关于广东应率先给民办教育“国民待遇”的研究报告》专报上亲笔批示:“对民办教育要积极支持,多做“促进”的工作”。
10月10日宋海副省长批示:“张铁明教授关于广东应率先给民办教育“国民待遇”的研究报告,反映了我省民办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我认为确实应当解放思想,以《珠三角规划纲要》为依据,首先从法律上、政策上还给民办教育国民待遇,然后将其作为我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两个轮子当中的一个来加以促进。”
10月28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谢强华专邀张铁明就《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办法》(省人大常委会2审稿)的修改,与人大常委会法制委、法工委、省教育厅领导,以及省委政研室、省政府法制办有关负责人一起商讨。谢强华副主任在会后总结发言一个多小时。他充分肯定了张铁明教授积极关注民办教育发展问题并为民办教育立法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他强调,30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省人大及各级领导的有力领导下,广东民办教育已成为了全国最大省份,民校学生规模占全国的1/9,民校教师数占1/10,为广东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与经济发展是同步的;我们广东富了“口袋”,也没有耽误后一代。在我省“先试先行”的新时期,民办教育立法一定要吸纳多方合理意见,各地市要多创新工作,只要解放思想,办法总比路子多!我省一定也能为民办教育立好法,以加快广东现代化发展进程。
省委、省政府、省人大对民办教育的特别重视,极大地鼓舞了我省民办教育界的信心。我们要切实落实好汪洋书记等领导的重要批示,广东民办教育发展一定会进入到一个全新里程。据悉,省人大常委会将于今年11月三审《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办法》,这是广东教育界的一件大喜事!
 
新闻背景材料:
广东省是我国民办教育的摇篮 是我国民办教育规模的第一大省  
广东是经济大省,也是民办教育的大省。一直处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用自己的宽容、务实,给民办教育营造出了较好的人文氛围,成为了全国民办教育的先行者,并有着很多可圈可点的历史足迹。200964,著名教育家、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陶西平赞称“广东省是我国民办教育事业的摇篮,广东民办教育发展的历程是我国民办教育发展历史的缩影,广东民办教育的发展对全国民办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广东民办教育重新崛起最早,问题也出现最早,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最具有普遍的借鉴价值,关于民办教育的理论研究也最具先导性。广东民办教育在我国创造了达20 个第一。改革开放让广东民间涌现出巨大的举办教育的积极性。广东人以“不争论”的文化秉性,使民办教育在九十年代中后期得到了迅速发展。吸引了一大批省外的公办教育工作者来粤并融入了民办教育的大崛起大发展高潮。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广东民办教育占全国的份额曾经高达1/6的规模,与浙江一起合占1/3天下。
经过30年的发展,今天的广东已经成为我国民办教育在校生规模最大的省份---广东的民办学校学生有369.7万,占了全国的1/9;民办学校专任教师近20万,占了全国近1/10
广东民办教育无论是学校数量、各级各类办学层次、办学条件,还是在校生人数、教职工人数,均逐年增长,并且达到了历史的新水平。从整体上看,民办教育占全省教育资源总量,都已占据了四分之一的比重(学生数占1/5)。
我省民办教育事业是改革开放的重要产物,是30年来中国教育巨大成就的亮丽的一大篇章!民办教育的发展和壮大,为我省推进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民办教育开拓了教育投入的新渠道,吸纳了大量社会资金投资兴办教育,促进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资金来源的多样化,弥补了政府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民办教育支持和帮助了政府。民办教育为广东社会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全省民办教育吸纳的社会资金高达到300亿元以上,占2007年广东省财政性教育经费的近1/2 ,相当于为广东新贡献出一个容纳12万个学位的“广州大学城”;同年在省市县各级财政每一年投入到每个公办大、中、职、小、幼学生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平均约为820元的背景下,我省民办教育则年生均最少为4000元(含投资成本);按我省现有的369.7万民办学校学生计,每一年也为政府节省了150亿元。
2007年的广东民办教育,已解决约占全国三分之一3000万外来工的近340万子女的教育问题;其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外来工子女高达244.08万人,占了全国的56.8%,而且每年以27万-30万人的速度增长。如,东莞市民办中小学的数量以平均每年净增33所的速度发展,民办中小学在校生人数从2001年的2.2万人增加到2007年的约36万人,占全市中小学生总数的比例,从2001年的4.99%增加到2007年的47.6%,远远高于全国(4.25%)的平均比例数。
据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在我国的罪犯者中70%是青少年,其中又有近70%是应该在学校读书而没有在校的人---即在册罪犯中约有一半是应该在学校读书却已经失学的人。中央综治委的调查表明,有近一半的青少年罪犯没有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统计数字表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广州未成年人犯罪大幅上升,青少年犯罪率已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辍学生和流失生是犯罪主体,犯罪年龄低龄化。而在校生与闲散未成年人犯罪形势十分严峻,分别占34%和66%,而闲散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明显多于非闲散未成年人。这些闲散未成年人绝大部分是辍学生和流失生,游离于学校之外,多数有学业失败的经历。其中,闲散未成年人大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按官方公布,就我国仅刑罚执行过程而言,政府每年就需为每一个狱中罪犯的改造拨款一万元。比任何一个学生占有的财政经费都还要昂贵得多!可见教育落后了就一定要付出巨大而惨痛的经济和社会代价;也证明多建一所学校总比多建一所监狱强千万倍!
没有民办教育,就会有更多的流失在校外的青少年,就会有更多地罪犯后备军;而且都知道,在一个到处充斥着文盲的国家是不可能有民主政治,也建设不了共产主义的。所以,广东民办教育不仅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更重要的是,她还是保障了社会更加和谐、政治更加稳定大问题,能积极推进民主政治进程的不可缺少的社会机制和机构。这应是我们判断民办教育社会价值的最根本出发点,也是学习与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树立起的必要观念。
广东省民办教育的发展历程证明了,民办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利于加快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公益性事业。
经过全省近20万民办教育实践工作者及其他改革者、领导、学者的殚精竭虑、奋力拼搏、开拓创新、积极奉献,30年来全省民办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到目前已形成了有相当规模的多元化民办教育体系。无论是对其办学的层次、形式和内容以及所涉及对象的广泛性作考察,还是以其对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渗透的广度、深度来衡量,都表现出了方兴未艾的无限生命力。广东省民办教育的发展历程证明了,民办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利于加快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公益性事业。没有民办教育的迅速发展的支撑,广东经济发展也不可能成为全国经济大省,广东社会主义特色现代化建设就要降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