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奥巴马昨晚抵达上海,展开他4天3夜的首次访华。此前一段时间,以轮胎特保案为代表的中美贸易摩擦不断,成为双方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一问题上中美两国各有所需,预计两国首脑会谈上会对各自的原则表明态度:中国会对美国重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继续关注美元资产的安全问题;美国也会重弹老调,比如要中国平衡对美贸易,人民币升值等问题。
普遍的猜测是:奥巴马中国之行必将令人民币升值,因此中国外汇储备结构在未来一段时期还将发生变化,出于这种预期,美元承受的短线压力会比较大。受此影响,美元短线将继续受到压制,而黄金作为美元的第一替代品应该会有持续的表现机会,在此情况下,美元到底是魔鬼还是美女?
美元不会走向崩溃的边缘
美国长期处于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状态,美元贬值只是“双赤字”的表现形式,只要“双赤字”趋势不改变,美元贬值的趋势就不会改变,而且,美元套利交易的存在也压制美元走强。于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元的下跌被过度夸大了,市场过度夸大了美元的下跌幅度且误解了导致美元下跌的原因。事实上,目前美元的下跌仅仅只是由于在经济危机早期避险买盘涌入美元后资金的回流所造成的,这一现象表明投资者目前对风险资产的乐观情绪不断上升,而非是他们对美元产生了恐惧情绪。因此,总体上来说,美元的走软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复苏,而非阻碍全球经济的复苏。
当然,这也并不表示市场对美元走软的担忧情绪毫无根据,美元依旧存在三方面的风险。首先,美元的下跌被人为歪曲了,中国的美元外汇储备始终保持稳固,这也正好成为中国调整经济的阻碍,导致中国国内资产泡沫的不断膨胀,也使得其他更具灵活性货币遭受了不必要的负担。其次,美国公共债务负担将扩大一倍,若美国政府始终采取现在的政策,政府窄幅负担在未来10年内将不断上升。第三,金融危机加快了全球经济重心偏离美国向多元化发展的进程,这也将加快美元丧失全球唯一统治货币地位的趋势。
但是,无论如何,目前美元的下跌也不大可能立即引发大规模的美元危机。这是因为:首先,目前美元下跌还没有到达1995年的最低点,当时的美元都没有崩溃,更不用说现在了。其次,美国的逆差、赤字和债务并不是现在才有的,这种现象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第三,目前美国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美元仍将被全世界作为国际硬通货来使用。
奥巴马不会向最大债主中国高度施压
白宫此前的逻辑是,由于中国政府通过持续干预外汇市场使得人民币对美元长期被低估,形成中国出口商品在美国市场上不正当的竞争优势,使美中贸易逆差不断扩大,这一方面加剧了全球经济失衡;另一方面中国外汇储备的积累也加剧了全球流动性过剩,从而间接造就了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因此美国政府会敦促中国政府采取两方面的措施:第一,降低对外汇市场的干预,让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显著升值;第二,刺激国内居民消费,降低储蓄率,从而降低经常账户顺差。
今年的形势变化让白宫态度发生了变化,由于美国经济复苏状况好于欧洲、日本,美元有走强的基础,美元已经出现了远反转。如果宏观经济二次探底,美元仍然会成为全球资金的避风港。奥巴马访华期间可能涉及的最受关注的问题就是货币汇率问题,也就是当下人们热议的美元和人民币汇率问题。奥巴马在竞选总统期间曾多次指责中国的货币政策,但是今年4月份美国财政部的报告一反常态称,中国并没有为了增加出口而控制汇率。这种情况可以看成白宫花费了数月准备,以确保奥巴马的中国之行能够传达一个和解的信号。更为现实的是,中美之间已经日益建立起相互依存的经济联系,但在很多方面仍存在失衡。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持有超过一万亿美元的美国政府债券,与此同时,中国比较依赖美国消费,以确保其出口导向型经济的运行。由此可以得出看出,奥巴马不会把施压人民币升值为最高目标。
欧元卢布人民币依然无人替代美元的主流角色
美元依然是主流,即使欧元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取代美元。欧洲元脱胎于欧元货币单位(ECU)。ECU创立于1978年,是由当时欧洲共同体九国货币组成的一个“货币篮子”,创立之初各国在其中的权重按其在欧共体内部贸易中所占权重及其在欧共体GDP中所占权重加权计算,其中联邦德国为27.3%、法国为19.5%、英国为17.5%、意大利为14%等,该权重每隔5年调整一次。在逐步具有了计价、储备等用途后,ECU最终在1999年成为欧元,成为取代欧元区各国主权货币的单一货币。经过十年的发展,欧元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货币,并对美元地位形成有力威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底,美元占全球政府和央行外汇储备的比例从上世纪70年代的80%降至63.9%,欧元比重则升至26.5%。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是一把“双刃剑”,因为发行国承担了巨大的外部风险,特别是全球经济结构性失衡的风险,对欧元而言,成为首席国际储备货币还面临诸多自身限制。
令专家担心的是,欧元区迟迟不愿担负起全球货币的角色将可能造成未来金融动荡,因为在此前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美国政府不愿缓和英镑和美元之间的储备货币过渡过程,就曾导致出现领导真空和金融动荡。即使是西方经济学家也普遍表示,欧元兑欧元区贸易加权的一篮子货币过去一年上涨了10%,足以令欧元区经济增长丧失一个百分点。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多次表示,在强劲并稳定的国际金融系统方面,各国拥有共同利益,汇率的过度波动与无序波动将对经济与金融稳定性带来不利影响。
人民币呢?中国的GDP仅占世界的 6%,想当领导还远着呢!想要替代美元是一回事,而能否找到合适的替代货币则完全是另一回事了。只要人民币依然与美元挂钩,它就无法成为可供选择的替代货币,因为它的币值会随美元一起涨跌。
卢布亦非合适的选择,因为卢布的总量尚不足以应付世界贸易的巨大规模,而且我们也无法依赖卢布来实现保值,在油价暴跌的情况下尤其如此。欧元还不成熟,由此看来,美元不会丧失其世界货币的地位,也没有哪一种其它货币能担当起世界货币的职责。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高调批评,美元持续贬值,危害全球经济复苏。所以说美元长期贬值是不符合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美元依然是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