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动词状形写神(1)


      动词是描写类语言的灵魂。

  “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阿·托尔斯泰)。

  动词的描写功能在于把客观对象直观立体地表现出来,使形象活灵活现,逼真传神。

  具体地说:

  一、精选动词刻划人物行为,使人物形神毕现。

  例如鲁迅在《故乡》中曾写两个乡下孩子见外人的情状:当“我”回到久别的家乡,“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这里的“飞”字,精确而传神地写出了八岁儿童对从未见过面的远道回来的伯叔的好奇心;当中年闰土让儿子水生上来给老太太打拱时,“那孩子却害羞,紧紧的只贴在他背后”。这里的“贴”字,活化出水生这个贫苦农民孩子老实、憨厚、很少出家门,没见过世面,因而感到害羞,胆怯,为难,要紧紧“贴”在父亲背后不肯出来。这一“飞”一“贴”,都用得传神写意,精妙绝伦。

  又如同样是写拿钱买酒的动作,孔乙己先是“排”出了九文大钱,从迂腐中可见其斯文,后是“摸”出四文大钱,从困窘中可见其潦倒,而阿Q则是把钱一“扔”,从得意中可见其“游手之徒”的无赖。而《一件小事》中“我”拿钱的动作又用“抓出”来表现,从中可见愧疚、急切、敬重之情。这里的“排”、“摸”、“扔”、“抓”都是不可更易的,它们使人物性格特征分明,神态各异,以形传神,精彩逼真。

  鲁迅在《药》中,这样描写华老栓夫妇拿钱给儿子买人血馒头治病的情景:

  “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了一包洋钱,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地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便点上灯笼吹熄灯盏,走向里屋去了。

  ……

  老栓看看灯笼,已经熄灭。按一按衣袋,硬硬的还在。

  ……

  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

  这段描写,通过几个富有特征的动词的反复运用,如“掏”、“抖”、“按”、“摸”,有力地表现出华老栓紧张的心情、谨慎的性格和朴实善良的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