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国崛起与衰亡之谜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蒙古帝国的崛起和蒙古大草原上斡难河边的一个伟大英雄的名字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这位英雄就是少小丧父、饱经苦难、有着无比坚强斗争意志的、原名叫铁木真的一个小部落首领的儿子。他将忠诚、智慧、信念和勇猛集于一身,巧妙运用政治这一斗争艺术,很快消灭了周围的众小部落,率先统一了蒙古大草原,并于1206年在库里尔台的部落酋长会议上被推举为全蒙古大汗,得尊号“成吉思汗”,意思为“世界上的统治者”。从此,在其以后的若干岁月里,他和他的子孙们东征西讨,建立了一个世上绝无、历史罕见的幅员辽阔的庞大帝国,疆域北到西伯利亚,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西藏、云南,西北至今新疆,东北至鄂霍次克海,最远往西一直马踏多瑙河边,成为了一个横跨欧亚非的世界级强国。

蒙古帝国崛起之谜

关于蒙古帝国的崛起,至今仍是萦绕在人们心头的不解之谜。一个行为野蛮、政治经济文化都极为落后、总人口尚不足100万、所能提供兵源不足13万的游牧部落,为什么能够在短短的时间里横扫欧亚非建立起来一个强大的帝国、成为世界的统治者的哪?最近笔者在研究元朝历史的时候也常常思考这个问题。经过认真分析综合,认为蒙古帝国的崛起既有历史的机遇、蒙古部落的血腥强悍、军事技术和装备上的先进,也有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强烈的征服欲望。

当时的世界局势和蒙古周边环境有利于蒙古的崛起。蒙古位于欧亚大陆的腹地,初步崛起于13世纪初。这时欧亚大陆上南面的中国一分为三,金朝在北、宋朝在南、西夏在西,三个王朝并立并且连年互相征战,力量都不是很强大;再往西的喀喇汗国、花剌子模和在两河流域的阿拔斯王朝(今天的伊拉克一带)也均处在衰落的时期。周边的这些国家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顾及蒙古的崛起。成吉思汗敏锐地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迅速壮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为蒙古崛起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生活在蒙古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历来就有强烈的征服和掠夺欲望,作为草原雄主的成吉思汗这种欲望更加强烈。他曾经说过:“人类最大的幸福在胜利之中:征服你的敌人,追逐他们,夺取他们的财产,使他们的爱人流泪,骑他们的马,拥抱他们的妻子和女儿。”成吉思汗坚定的征服欲望和游牧民族的骠悍野蛮相结合注定了在蒙古帝国的雏形时期就具有对外扩张的决心和信心,事实上,成吉思汗确立的征服战略后来确实被其子孙坚定不移所执行。

军民一体的统治模式,特别有利于强悍武士精神的培养和强大军事力量的骤聚与形成。在蒙古大草原上,这些游牧民族的日常生活比如狩猎、摔跤等就是作战演习的不断训练,这些武士身穿皮毛衣服,外备新马做行装,他们食马肉、饮马血、喝马奶,平时为民,战时为兵,个个身强体壮,据说在极少吃饭和休息的情况下也能连续行军几天几夜,加上长期的马上骑射训练,使他们能够不仅有能力控制近处的目标,而且还具有极强的远距离杀伤能力。

蒙古帝国的军事装备也几乎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在长期的掠夺征伐中,他们有源源不断的战马可以予以充裕的军事补充,其配备的大型混合弓射出的穿甲箭能在600英尺以外杀死敌人,这种箭每名骑兵平均配备就有30支;同时这些骑兵还配有钢盔、马刀、轻骑盔甲、带钩长矛和钉头锤子等,可见蒙古铁骑无论在进攻速度、还是在远近的博杀力方面都是十分了得的。后来随着蒙古的武力扩张,进入中国以后,他们又从中原学来了石弩、攻城槌、坑道兵战术和对火药的运用,这就为蒙古大军攻城略地提供了更为强大的军事帮助,为他们进行更大规模的远征提供了更为有力的利器。即便是在海上作战,蒙古兵也拥有牛皮船和训练有素的水兵,一般10或者12人一条牛皮船,这些蒙古海军人人都能驾船,也能会游泳,这些都能够有效地帮助蒙古兵畅通无阻地渡过几乎所有的大河。

蒙古大军战术极为灵活,骑兵的战略机动能力极强。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蒙古兵特别善于运用间谍战、心里战和闪电战。战前或是千方百计派出间谍尽量搜集敌方的道路、河流、防御工事和政治经济军事等情报,或是利用间谍散布蒙古兵如何如何强大不可抵挡,尽量让对方士兵恐怖的认为任何抵抗都是无济于事的,极力瓦解敌方士兵的斗志,使他们主动失去抵抗的意志。在战斗中,则采取极为恐怖的杀戮行动,攻城的时候稍有抵抗,就将全城近乎屠杀殆尽,强烈打击敌人的斗争士气。有时他们还故意运用佯装溃逃和将树枝栓在马尾上扬起沉沙迷惑敌人,或者诱使敌人追杀中途埋伏予以伏击,或者给敌人心理上造成恐慌以利于自己的进攻。

蒙古大军在战略上也极为精通中国“分而治之”和“以夷制夷”策略并且运用娴熟。比如在进攻某个大国以前,首先征服其周围的小国,使其处于孤立无援,然后再使用兵围包抄的战术将其击溃。在征服南宋朝的时候,忽必烈就巧妙的运用了这一战略。有时他们还特别善于搞游牧部落的大联合,运用联合的其他游牧部落一起进攻某个他们要攻取的国家。为了补充兵源的不足,当然蒙古兵更多的时候都会运用抓获的俘虏打前哨,驱使他们帮助蒙古兵与敌方进行战斗。

在南方战线上,1209年蒙古大军率先征服西夏,1211年进攻中国占领长城以北地区,1213年突破长城防线进入黄河平原,1215年掠占北京,1216年满洲沦陷,1218年朝鲜失守。往西往北,1219年喀喇汗国灭亡。1221年占领花剌子模。随后进攻高加索,打败格鲁吉亚和俄罗斯,1241年进入波兰、匈牙利,击败德意志,穿过多瑙河到达亚得里亚海,至此蒙古军队控制了从亚得里亚海道到日本海的欧亚广大地区。其后,成吉思汗的子孙们秉承他的雄心和斗志,继续进行大规模领土扩张,1258年中东巴格达陷落,1277年占领广州,1280年在海南岛灭掉宋朝海军完成了对整个中国的征服。

蒙古帝国衰亡解谜

1206年铁木真成为成吉思汗到建立起一个横跨欧亚非的强大帝国,由于种种原因,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们通过无限扩张建立起来的帝国大厦很快也就成了强弩之末,还没来的及真正实现政治上的强盛很快就濒临崩溃的边缘并迅速地衰败了。知道蒙古帝国崛起的原因固然重要,但是分析他的迅速衰亡同样也具有现实的意义。除缺被占领地人民的反抗之外,从某种程度上说,蒙古帝国的崩溃还和其过分的、无限制扩张有着紧密的联系。可以说,随着蒙古帝国毫无节制的对外扩张,同时也预示和宣告了其迅速衰亡的不可避免。

一是蒙古兵少,占领的地域面积虽然辽阔广大,但是由于缺少必备的兵源把守和控制,使得蒙古大军对所占领土也必然会象蒙古草原上的狂风一样来得快去的也快,一旦蒙古兵离开,被占领的土地就会又很快的被当地人夺取和占领。蒙古人没有处理好攻取占领和巩固的关系,这是蒙古帝国衰落的原因之一。

二是蒙古兵野蛮不开化、没有统一的语言和更加先进的信仰与文化,也是他们占领某地之后很快就被更为先进的语言和宗教文化所淹没和同化。这是蒙古帝国开国不久就迅速崩溃的第二个原因。事实证明:忽必烈迁都北京定名大都以后,恰好就是住在中国人设计的宫殿里的。他建立新孔庙,运用中国的儒教仪式进行统治,中原强大的文化优势使蒙古人几乎无法选择就成了中国式的皇帝。在中国是这样,在其他各地,忽必烈的弟弟旭烈兀在中东建立的伊儿汗国(即忽必烈的附属汗国)也被伊斯兰教所同化;拔都在伏尔加河下游建立的金帐汗国被东正教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共同同化;而蒙古本土的蒙古人虽然扔保持着纯正的蒙古血统,但由于文化和宗教信仰的落后,他们受到佛教的影响,也变得淫没无闻了。

蒙古帝国迅速灭亡的第三个原因则是由于蒙古内部的分裂所造成的。1259年蒙哥大汗的去世使蒙古集团内部发生了最严重的分裂。当时旭烈兀支持忽必烈继承王位,但是俄罗斯金帐汗国的别尔克却坚决反对。蒙古集团内部的分裂从某种意义上说,为蒙古帝国的迅速衰亡又增加了新的危机,从而加速了帝国的崩溃。

分析蒙古帝国的兴亡,我们不难看出,蒙古帝国在军事上以无可置辩现实证明了他的强大,但是其文化上的落后和被同化,同样也说明了在政治统治上蒙古是失败了。这一败败得比军事上更干净更彻底,几乎泯失了整个民族的个性。幸乎?蒙古;惜乎?蒙古。看来只好留待后人评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