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应邀参加中日论坛(大连)因雪受阻


    

我应邀参加中日论坛(大连)因雪受阻

 

王锦思 大连

 

应中国对外宣传最大的英文报纸《中国日报》和大连市政府的邀请,我参加了第五届北京—东京论坛11月1日到3日在大连举行的会议。

论坛的主题是“世界经济危机中的中日合作”,下设政治对话、经济对话、媒体对话、地方对话、安全对话等五个分论坛。这也是此次论坛首次在中日两国首都以外的城市举行。

11月1日上午十点半的航班,我九点到达北京机场,时值天降大雪,被困北京机场7个小时之久。直到天黑六点才腾空而起,飞赴会议主办地大连.晚宴虽推迟举行,却正是美味可口.

第二组嘉宾也由于大雪问题航班取消,无奈之下只好第二天乘坐大客车,长驱1000多公里,赶赴大连,使得会议能够克服天气问题,胜利举行。

本次论坛由中国日报社和日本言论NPO主办、大连市政府承办,自二00五年开始举办。论坛每年举行的有关中日关系的联合舆论调查,正在成为两国国民相互了解的宝贵资料。

日本驻华大使宫本雄二在论坛开幕式上宣读了鸠山首相的贺辞。贺辞中说,北京—东京论坛“让活跃在日中两国的有识之士汇聚一堂,为就日中关系各种问题进行活跃而坦率的讨论提供了场所”。

戴秉国国务委员在贺辞中表示,北京—东京论坛已“成为中日间重要的公共交流平台之一,在推动两国高层和民间交往、增进政治互信、加强经贸合作、减少现存分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国务院新闻办主任王晨也由于大雪问题,没能赶到现场,但是他的讲话稿里,深入分析了在世界经济危机背景下,中日两国加强交流合作的重要性。

1972年中日建交期间担任毛泽东周恩来和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翻译的林丽韫、唐闻生,被誉为中国公共外交创始人、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陈毅元帅之子中国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昊苏,中联部副部长刘洪才等中方人士和高层官员出席了论坛。日本也有原联合国副秘书长的明石康、渡部恒山等几十位政界要员及各界知名人士出席了论坛。

我在大学期间就经常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里看到作为联合国副秘书长的日本外交家明石康参与南斯拉夫内战斡旋和柬埔寨和平进程推进,而今多年之后看到他感到很意外,明石康已经成为须发皆白的老者。我和他分别作为中日双方人士,共同进行“亚洲安全与中日合作机制”分论坛的讨论。

在此次论坛上,辽宁省委常委、大连市委书记夏德仁致欢迎辞并作了基调演讲。总共有来自中日两国的一百五十名高层官员、商界及媒体精英、知名学者围绕“世界经济危机中的中日合作”这一主题进行讨论,对于在新形势下如何推动两国关系提出真知灼见,并共同达成《大连宣言》。

我在“亚洲安全与中日合作机制”分论坛的讨论中,针对日本等国的舆论,我不认为中国军力对日本构成威胁,中国民间仇日情绪不是“愚昧和极端”,任何国家的观点和情绪都是多元化的。对于中国反映日本侵华的180多座抗战纪念馆,我认为不是反日基地,而是爱国主义基地。是否建立一座反映两千年中日友好交往的纪念馆,我认为目前时机不成熟,或许以后关系彻底改善的时候可以。

 下榻在大连最早的五星酒店 富丽华,凭窗可以观赏大连港,生机勃勃,繁忙紧张,将大连烘托在黄渤海之滨。

 五号下午,从大连乘班机返回,没有风雪阻碍,从大连到北京1个小时,但是从北京机场到北京市区由于堵车,耗费了一个半小时时间。北京,你应该提速了!!!!!!!!!!!

被誉为中国公共外交创始人、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与中国原驻日本大使陈健谈到,东京即使比北京再大的雪也不至于使航班出现严重的延误,在这一点上北京要向东京学习。

 

 

 

在北京机场滞留期间,大家在贵宾厅里闻听1972年中日建交期间担任毛泽东周恩来和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翻译的林丽韫讲述往事。
 
北京机场雨雪交加使航班延误六个小时。



宾馆里看到的大连港

大连市委书记讲话

我和联合国原副秘书长、日本外交家明石康分别作为中日双方人士,共同进行“亚洲安全与中日合作机制”分论坛的讨论。这是共同观赏1972年中国电影海报《欢迎田中角荣访华》,上面有全体嘉宾签名。

被誉为中国公共外交创始人、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与辽宁省委常委、大连市委书记夏德仁,提议将1972年中国电影海报《欢迎田中角荣访华》赠送给日本嘉宾。这是为1972年中日建交做出贡献的日本政要渡部恒山和赵启正与夏德仁,海报上面有此次论坛全体嘉宾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