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政策30年综述


中国房地产政策30年综述

泰盈顾问研究部

 

 可能很多人对这个题目会感到奇怪——中国房地产的历史都没有30年,政策却有了30年?诚然,中国的市场经济并不成熟,房地产市场就更是近十几年来才迅速发展的事物,但从地产发展史的角度上来看,自1978年我国提出了住宅商品化的概念以来,相应的政策便已开始萌芽,至今刚好30年历史。

1 三十年房地产政策的回顾与综述

自1978年开始,至2007年为止,按照房地产行业的波动和政策的不断完善,我国的房地产政策已经走完了三个周期。2008年开始至今,中国房地产市场则处在第四轮的政策调控周期当中。当然这并非是严格的行业界定,仅代表我个人的不成熟看法,狂人妄语,抛砖引玉。

在综述历年来的政策之前,我们先来看一张图表,是中国历年来房地产政策与房地产销售增速及房价增速之间的关系。回顾商品房发展的22年历史,每一次的市场暴涨或者回调都源于政策的收紧,或者说,22年历史中所有的“硬拐点”都是政策,而不是市场本身。由此可见,中国房地产行业政策对行业的影响是多么的直接!

 

 

1.1  1978—1991:理论突破与试点起步阶段

第一个周期是从1978年开始,到1991年,这个时期应该是我国房地产的理论突破与试点起步阶段。1978年我国理论界提出了住房商品化、土地产权等观点。1980年9月北京市住房统建办公室率先挂牌,成立了北京市城市开发总公司,拉开了房地产综合开发的序幕。1982年国务院在四个城市进行售房试点。1984年广东、重庆开始征收土地使用费。1987至1991年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起步阶段。1987年11月26日,深圳市政府首次公开招标出让住房用地。1990年上海市房改方案出台,开始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1991年开始,国务院先后批复了24个省市的房改总体方案。

然而,我国的房地产从1987年才开始进入国家统计口径,所以我们现今能观测到的统计数据也只能追溯到1987年。在这个周期内,我国的房地产发展有一个比较明显的起伏。可以看到87、88年有一个较大的增长点,然后从89年增速急速回落,这个低谷一直持续到91年。影响这个周期的主要因素,从我来看主要是84年出台的政策:国家支持发展房地产业,并且发布城建综合开发暂行办法,推行商品化试点。刚好在85年的时候,我国的国有企业开始了独立核算,这个政策引发了一个迅速投资扩张的过程,所以房地产业在87、88年会有一个高速增长的表现。到了89年年初,通货膨胀非常严重,达到两位数,同时出现了抢购风潮,这个时候国家出台了《关于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的通知》,主要针对规范市场行为,整顿市场秩序;压缩固定资产规模,紧缩银根。同年,发生了“六四风波”, 经济上、政治上都发生了紧急刹车。紧急刹车以后,中国经济进入了第一个危机阶段。这个危机阶段从89年持续到92年春天,同期房地产的发展也受了严重的压抑。

1.2  1992—1997:非理性炒作与调整推进阶段

我国的第二个房地产周期是在1992至1997年,这个周期应该是非理性炒作与调整推进阶段。

在这段时期内,我国房地产在92、93年有了一个非常高速的增长,曾有单月投资最高增幅曾高达146.9%的极端现象,这期间最主要的影响是几个政策的相继出台:首先是91年关于房地产市场建设全面起步,房改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的政策;翌年,中央政府鼓励引进外资,并宣布“治理整顿”结束,同时开放房地产价格,扩大市场调控范围;下放权力,发放开发消费贷款。在这个时候,房地产发展到了一个疯狂的阶段:92-93年不到两年内,海南北海的的房地产价格就从两千涨到了一万,涨的幅度非常快。我国现在很多企业家都是从那时时候赚到第一桶金的。这个阶段,房价的涨速实在太快,同时扰乱了金融秩序,出现了一个所谓的经济过热,然后钢材、水泥的价格一路飞涨,原来的产品一销而空,而且大量的新厂出现,同时带来的还有大量的假冒伪劣产品,这些产品直接导致了大量的豆腐渣工程。

到了93年末,国家意识到了危机,为了使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出台了调控房地产,规范市场行为,调整投资结构的政策,随后在94年,正式发布了《国务院关于继续加强定资产投资宏观调控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并在同期调高了存款利率,年利息14%就是朱镕基总理在那个时候提上去的。在95到97年,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抑制房地产发展的政策,包括95年颁布的《房地产管理法》、《增值税法》,其主要目的就是整顿金融秩序,开始实施安居工程,到了96年又开始推行公积金制度,继续推行安居工程,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果然,从94年开始,一直到97年,我国整个行业的增长都非常缓慢。

1.3  1998—2007:相对稳定的持续发展阶段

这种局势一直持续到98年,这就是我国房地产发展的第三个周期:1998年至2007年,这是一个相对稳定持续发展阶段,当然这其中也有阶段性的起伏。

1998年对中国房地产业来说是关键之年,分水岭就是上半年和下半年,很多开发商在1998年上半年都熬不下去了,把土地纷纷卖掉退出市场。但是到了1998年下半年,在6月份左右,政策面开始发生变化,国家为促进房地产的发展,颁布了《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和《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要求从1998年下半年起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同时调整住房投资结构,重点发展经济适用住房,建立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住房供应体系。这种政策使得有效需求在短期内爆发,并大幅快速上升。这政策的第一效应就是“赶末班车”——凡是有钱的单位纷纷购买现房,把当时市场上所有当时卖不掉的现房一扫而空。

随后在99年,国家又通过政策,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鼓励个人购房,免个人所得税和产易营业税;到了2000年,对住房公积金货款的个人和银行都免税。

这些金融政策和税收政策又创造出巨大的有效需求。不断地降低利率,还有按揭门槛降低,当时首付只要30%、20%,有的银行甚至提出零首付。

于是1999年至2003年为中国房地产业高速增长期。2003年到达高峰,暴露出房价过高、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导致严重的社会矛盾,房地产业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央行认为局部投资增幅过大,于是在03年6月,出台121号文件:加强房地产信贷,四证取得后才能发放贷款,提高第二套住房的首付比例。

然而,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性,当时的国务院没有能够总揽全局,全面把握房地产问题。在遭到来自房地产开发商的激烈抗议之后,国务院于2003年8月12日颁发了由建设部起草的《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18号文),这一与121号文件出发点完全相左的文件,被建设部部长汪光焘称之为“指导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基于一个全新的判断,18号文将房地产业定性为“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拉动投资增长,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这在房地产开发商当中,引起了一片欢呼,称“中国房地产将迎来新的春天”。更让房地产开发商们振奋的,是18号文把经济适用房由“住房供应主体”,修改成了“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住房”。由此,经济适用房在各大中城市趋于消失,开发商基本上掌握了城镇房地产的全部供给,几乎全部的城镇居民被迫直接面对由房地产开发商主导的、代表经典资本嗜血理论的房地产行业。由此不久,房地产暴利与大多数人买不起房,就开始成为频频困扰中国最广大公众人群甚至中央领导的大事。

从2004年开始到2007年,虽然国家陆续从供应口不断压制房地产发展,陆续出台新旧国八条、国六条、二手房营业税政策、90/70政策、171号文(外资限炒令)、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等,但房价一路高歌猛进,为什么?因为在这期间调控的对象一直是供给方,而供给方具有强大的寻租能力,一定能够在政策的夹缝中寻找到生存空间。直到2007年9月29日,央行与银监会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359号文),政策要求:对于贷款购买第二套房,首付不低于四成,利率为基准利率的1.1倍;不得发放加按揭、不指定用途贷款、循环贷;严格房地产开发贷款,项目资本金不达35%,不得发放贷款等。至此,高烧不退的全国房地产市场从开发到消费过程中的投机热,才开始出现了逆转的迹象。这个文件的执行,立刻引发了许多城市大面积的“退房潮”,导致包括北京、深圳等大城市房地产中介大量关闭门店,成为全国楼市投机大降温的重要信号。由此可见,当政策口瞄准了需求进行调控,便意味着供给口的博弈能力顿时大幅下降。

1.4  2008至今: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挣扎的政策博弈

在359号文出台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房地产市场一直在走下坡路,情况十分冷淡,加之国内国际整体经济形势的萎靡,08年全年的销售增速竟然出现了自87年以来的第一次负增长。

359号文出台的14个月后,国家基于对宏观经济基本面的保障考虑,政策导向发生了转折,陆续出台政策救市,并与09年3月,开始降低二次购房的首付和利息。这一松动,很快便带来了房地产业的迅速回温,成交面积、成交价格、土地拍卖价格开始直线上升 ……

这一轮的周期才刚刚开始,接下来会怎么走可能才是大家更关心的问题。

2 对下一轮大势的预测

应该很多人都会关注或者研究房地产周期,希望从一些规律性的东西里面得到对企业、经济发展有利的经验,同时很多投资者和朋友问我,下一轮的房地产走势会如何,是不是马上又要拐点了?

从我们回顾的我国房地产发展30余年的经验看来,我国房地产并没有一个相对科学或者相对规律的周期,因为我国的房地产行业政府干预太强,并不是一个完全市场化的产业,所以,与其总结其市场的发展规律和客观周期,不如更加深入的揣摩和理解我国针对房地产业的政策。

如前所述,每一次的大幅度增长或者下滑,都是国家政策在主导,政策就是影响房地产周期的最大因素。目前,影响我国房地产发展的政府部门主要是银监会和发改委,银监会的态度是防范房地产发展的泡沫成为银行的坏债风险,对房地产持担忧以及收紧;而发改委则反之,他们需要完成每年经济增长的任务,首要任务是保八,在当前保八的关键阶段,不敢轻易调控房地产市场,因此希望保证“房地产市场能够稳定健康的发展”。 整体而言,由于今年前半段的红火,以及政府保八的压力,今年的房地产市场整体是安全的。

究其内理,当前房地产市场的最大风险,不是价格高,也不是成交量的回调,而是不知道政府什么时候转变态度。如果明年年初,政府不再强调保障经济的发展速度,而将重点转向经济发展的内涵及质量,那么这时候房地产市场的投资价值将降低,且资金的授信额度也将降低,那时可能又将面临着一轮新的调整。反之,如果明年的整体宏观经济政策和今年没有太大差别,则可以预见房地产市场纵使回调,亦十分有限。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