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正在真正走向世界


 

    商务部全球投放广告提升中国制造形象——这是差不多金融危机中国出口疲软以来,所能听到最激动人心的消息了!

    从“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到“中国制造与世界合作”(Made with World),基本上对目前中国的产业模式给出了较为精准的定位,毕竟我们虽然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但我们真的算不上制造业强国,我们离不开“美国的运动科技”、离不开“欧洲风尚”、离不开“来自硅谷的软件”、离不开“法国的设计”,更离不开“世界范围的合作”!

    实际上,企业的竞争不仅仅是质量、成本和技术的竞争,这方面我们的优势已经逐步在确立(特别是成本方面),也是品牌的竞争,那么品牌宣扬的就是一种文化,亦或生活方式。比如在文化上,可口可乐、麦当劳、雪弗兰汽车和好莱坞的电影,就是和美国的文化一起走向世界的。

    可喜地看到,我们中国官方直接在通过全世界的权威媒体,向世人传递着一个正在进步的中国、一个海纳百川的中国、一个有强大制造基础的中国,和一个愿意和世界所有友善的人们合作的中国——这是中国“软实力”文化逐渐扩展,中国的国际品牌逐渐建立的开始,让我们记住这个伟大的时刻!

    我们经常能够听到这样的声音,中国对国外已经了解得够多,然而外国(特别是主流的欧美国家)对我们了解得远远不够。我想,不管是解决这个“了解得远远不够”的问题,还是输出中国的文化、品牌和软实力,当于此。只是马上会问,此举为什么没有能够来得更早些。不管如何,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不过,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话题。尽管我们已经在重视软实力的建设,那么硬实力呢,是不是更重要?

    笔者认为,硬实力已不仅仅是投资环境、质量和技术等显性的因素,更体现在一个关键问题上——产业链。它的核心是产业链全球化的资源优化配置,从市场、技术、品牌,到原料、设计和加工,甚至于创意和商业模式的创新等等——产业链的控制才是硬实力!

    中国从来不缺乏产业集聚,但却很少有成功的产业链控制。这是我们今后必须努力的方向

    有理由相信,“中国制造”正在真正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