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争霸(40)


原来在田荣统一齐国,派彭越攻打楚国的时候,刘邦已经从故道(褒斜道以西的一条跨越秦岭的通道)进军,袭击章邯的雍国。这里,我们要谈谈刘邦为何敢于下这么大的决心,原来是一个叫韩信的人在背后给他打气。

 

韩信这家伙太有名了,在中国可以说妇孺皆知,他是淮阴(今江苏清江)人,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但读了不少书,让人百思不解。我们知道,在古代有机会读书的人,应该说还是有些钱的,否则每天要下地干活,哪有钱和时间干别的。当然,有些天生喜欢读书的除外,他们会见缝插针地自己寻找读书机会。我们看民间故事中,经常会发现有些放牛娃躲在乡村私塾蹭课,有些也确实作出了成就,比如王充。但绝大多数没这个运气,所以韩信可能早年家里还是有点小康。按说像他这样的人,去做小吏是再好不过。当时做小吏需要认识几千个字,在文盲率极高的秦代来说,他有着天生的优势。可是偏偏因为穷,品行又不大好,被列入了当地“不许做官”的黑名单。他这人还懒,不肯种田,也不愿摆地摊,只好到处蹭饭,后来熟人见了他都吓得关上门,好像看见冤魂出没。他饿得要死,只好跑到郊区去钓鱼吃,我们知道,种田不行,经商不会的人,钓鱼肯定也做不好。钓了半天,他一条鱼也没钓上,饿得快要虚脱,昏昏沉沉的。有几次鱼上钩,他都没力气扯线。旁边一个正在浣纱的老太婆奇怪道:“后生仔,你怎么回事,想学姜太公啊,现在可没有个周文王来找你,你年纪也不够老。”

 

韩信苦笑道:“学什么姜太公啊,我是实实在在饿得狠了,想钓条鱼吃,不是在这摆珀斯。”

 

老太婆同情道:“这样啊,唉,我这里有点冷饭,你如果不嫌弃,将就着吃吧。”

 

韩信大喜,一个狗扑食,把那篮冷饭抢到手里,往嘴里狂塞,吃完后他有力气了,站了起来,巍然高大,老太婆站在他身边,如果不计较脸上的皱纹,看上去就像未成年。

 

老太婆吓了一跳:“你,你,你,怎么回事,天天挨饿,还长这么高?还带着剑,你莫不是传说中的九指神丐?”

 

韩信亮起两只手,不好意思地说:“不是不是,我十指齐全,之所以长这么高,是因为小时候家里有持有穿,乞讨,都是近年来的事。哎呀,好久没吃过今天这么饱的饭了,老大娘,实在太谢谢你了。将来我发迹了,一定好好报答你。”

 

老太婆这下怒了:“十指齐全,又长这么高大,还天天到处乞食,丢人不丢人?我刚才看你可怜,现在感觉受骗了,你走吧,我不要再看到你了,谁稀罕你报答。你走啊!”

 

韩信满脸羞惭地走了,走到市集上,屠夫郑关西拦住了他:“小竖子啊,长这么高大,还时时带着剑,好像一个大侠,其实是个窝囊废。你敢捅我一剑么?敢的话,我老郑皱下眉头不算好汉;不敢的话,叫我一声爹,趁早从我胯下钻过去是正经。”

 

据说秦始皇建立后,“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为什么韩信还能天天带着剑乱逛,不明白。要知道,剑可比管制刀具厉害多了。也许韩信是少数民族,秦政府执行民族政策,特许他带剑也未可知。但问题也就来了,郑屠又怎么敢不顾政府禁令,挑起民族纠纷呢?这又说明韩信并非少数民族,而是秦政府允许百姓随身携带管制刀具。

 

韩信僵在那里,目不转睛地看着郑屠,旁边的无赖少年都起哄:“杀了他,不杀就是王八养的。”韩信心乱如麻,有那么一刻,想跳起来骂:“老子从小读书识字,才华横溢,将来封为楚王,再不济也要做个淮阴侯,才不枉了叫做郑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配叫做郑关西?老子今天就结果了你。”然后一剑将郑屠捅死,举手接受少年们的欢呼,是很爽快,很光荣。但接下来狱吏就会赶到,把自己捆成一个粽子,往监狱一扔,等到秋后处斩。这划得来吗?为了博这帮无赖少年们一乐,值得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吗?“杀君马者道旁儿啊”,我干嘛这么傻?不行,绝对不行。一霎那间,他想了很多,想到自己斩陈余,破赵国,平齐地,聚兵垓下,一鼓而擒项羽……想着想着,他浑身发抖,扑通一声跪下,像条蛆虫一样袅袅蠕动,从郑屠的胯下爬了过去,又脆生生叫了一声:“爹,赏个饭团吃罢。”

 

郑屠好不开心:“乖儿子,吃什么饭团,今天吃肉。”说着慷慨地扔给他一截狗腿,韩信抱着狗腿,喜滋滋地走了。

 

后来听说项梁杀了会稽守殷通,起兵渡淮作战,韩信赶忙跑去参军,虽然他认识不少字,可人家也没让他当官,估计只是当个小兵。不过他命还算不错,没死在前线,反而熬到项梁战死。项羽见他长得高大,拜他为郎中,好歹算是当上了项羽的贴身警卫。他屡次给项羽出谋划策,项羽都无动于衷。眼看当了三年干警,也没有升迁的希望,他觉得自己的才华要浪费了,打听到刘邦爱才,于是把警服挂在宿舍里,一溜烟跑了,估计就是从子午道投奔刘邦的好汉中的一个。想想现在当个警察多难啊,要送多少礼啊,他这么轻易就放弃了,实在可惜。

 

刘邦拜他为连敖。这也是一种楚国的官职,具体什么级别史家失考,应该不算低,至少也该是个营长。按说混得算不错了,他又没留过洋,也没有正规军校文凭。谁知这家伙仍旧不开心,他觉得自己是当王的料,于是也不敬业,马马虎虎地干。终于有一天上面派人来考核,发现他不但不称职,反而犯下了杀头的罪。当时死刑犯一溜斩头的有十几个,他排在第十四。十三个人头都滚到地下了,下一个就是他了。他死马当作活马医地嚎了一嗓子:“大王不想打天下吗?怎么杀我这样的牛逼人?”

 

好在当时的监斩官叫夏侯婴,这人非常善良,我认为是刘邦阵营中最为人宽厚的一个,他看了看韩信,长得确实帅,浓眉大眼,苦大仇深,是个干革命的好坯子。于是下令:“别斩他,带过来。”

 

和韩信聊了几句,夏侯婴大为惊奇。这家伙不但长得帅,文化水平还这么高,简直是个跨世纪人才啊,我们政府不给他国务院津贴,反而要杀他,对得起谁啊?民族还想复兴吗?写到这里,我又得骂骂项羽了,你丫好歹也是贵族出身,怎么就不识货呢?人家夏侯婴一个臭赶大车的,大字不识几个,和韩信聊几句,就认可他的才华。你丫怎么见识就这么浅薄呢?

 

夏侯婴激动得浑身发抖,一溜烟跑去报告刘邦:“大哥,不好了,我们军营有人才了。”

 

刘邦骂道:“干什么,咋咋呼呼的,有人才怎么还不好?”

 

夏侯婴道:“差点被我斩了。我想这种有人才的人,肯定被我们错斩了不少,你说,是不是不好?”

 

刘邦首肯道:“那是不大好。看来得组织一次死囚考试,考得好不但不斩,还要提拔。考得不好,死啦死啊的。对了,你刚才差点斩了的人才是谁?”

 

夏侯婴道:“他叫韩信,大王你还是见见罢。”

 

刘邦当时没心情,大概正在谈恋爱,腾不出空来,就道:“算了,你认可就行了,给他个治粟都尉当当吧。”

 

治粟都尉,相当于粮食局局长,要是搁在1960年,肯定算是肥差;就算现在,这职务也不赖。高中时我有个同学爸爸是区粮食局局长,牛逼得不行。可人家韩信却不仅有这点志向,就为了吃香喝辣,人家根本不想出生;人家出生,乃是为了留名青史的。当然,按照我们现在的历史观来说,韩信的所谓“大志”,也不值一钱,想当王,不就是想占有更多的生活资料,让更多的屁民来供养自己,让自己得以尽情繁殖吗?这和当一个粮食局局长,境界虽然高一点,但并没有本质区别,难道他韩信发明了什么了不得的机器,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把人类从可怕的农田中解放出来了吗?抑或他韩信写下了不朽的思想巨著,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光明的方向?即便是创作出几首优美的诗歌,陶冶劳动人民的道德情操,为蕴涵着普世价值的中国古典文学殿堂添砖加瓦,韩信也没有做过。不过这也不能怪他,毕竟时代限制了他的思维,最可怕的倒是生活在现代,大部分愤青们还把他那样的“建功立业”当成伟大理想呢。

 

韩信见刘邦不理他,只好去找萧何聊天。萧何吃了一惊,这家伙果然有文韬武略,和他相比,其他哥们都不值一提。估计萧何也因此跟刘邦推荐过几次,但没得到刘邦的回应。刘邦郁郁不乐地躲在南郑称王,他手下的士兵基本都是关东人,习惯了关东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南郑虽然成为西北小江南,但海拔比较高,谁也不喜欢,何况究竟是离乡背井,所以不断有人开小差逃亡,这些人职位有高有低,那时通讯落后,镇压能力不强,刘邦没法在边境拉上铁丝网,只能每日嗟叹不置。这天有人来报告了:“大王,不好了,萧丞相也跑了。”

 

刘邦跳了起来,大骂道:“好你个萧何,枉我们从小就是哥们,你就这样对老子?老子这下怎么办?谁来帮老子啊……”

 

他躺在床上不吃不喝,过了两天,人又来报告:“大王,太好了,萧丞相回来了。”

 

刘邦大喜,从床上跳了起来:“快招进来。”萧何进来,刘邦破口大骂:“你他妈的为什么逃走,气得老子好苦。”

 

萧何解释道:“我不是逃跑,而是帮你追要逃跑的人,来不及向你报告啊。”

 

“谁值得你这么卖力去追,连招呼都来不及打。”刘邦不信。

 

萧何道:“韩信。”

 

刘邦又破口大骂:“放屁,那么多膀阔腰圆的将军都跑了,你不追,却去追那个弱不禁风的粮食局局长?”

 

萧何道:“膀阔腰圆的人还不好找?我开辆解放牌汽车就近跑一圈,怕不给你装一车皮来。但是像韩局长这样的,只怕五百年才出一个,咱们浪费不起啊。”

 

刘邦怔住了:“你开什么玩笑?我还一万年才出一个呢。”

 

萧何道:“不跟你开玩笑。如果你想在这当个安稳王,韩信这人跑也就跑了,不影响什么;但是,如果你想打天下,少了韩局长就不行。就看你的志向了。”

 

刘邦道:“废话,老子当然想去打天下,在这破地方当王,闷也闷死了。”

 

萧何道:“那还等什么?赶快重用韩局长啊。不重用,他改天又跑了。”

 

刘邦道:“好吧。看你的面子,我拜他为将军。”

 

萧何摇摇头:“他还是会跑。”

 

刘邦把脑袋伸了伸:“难道拜他为大将?”

 

萧何说:“这样再好不过。”

 

刘邦怕惹萧何生气:“好罢好罢,叫他来,马上拜。”

 

萧何摇摇头:“不行,你这人素来满嘴脏话,没半点正经。现在拜大将,像呼儿子似的,有尊严的人谁受得了?韩局长可不是一般的流氓,他是讲尊严的贵族,你要是对他这么呼来喝去,他还是会跑。”

 

刘邦说:“打住打住,你说什么,他是贵族,我听说他穷得三餐不继,不是一个洗衣服的老太婆给他一点残羹,早饿死了。他还在淮阴市上钻地痞的裤裆,那时他的尊严呢?”

 

萧何道:“大哥,这你就不懂了。生逢乱世,不能不偶尔屈服。如果你是地痞,他也只能以贱货自处;可你现在不是想争天下吗?难道你指望一个贱货能帮你打天下?”

 

刘邦惭愧地说:“老萧,你说得对。我本来是个地痞,如果在沛县街上碰到韩信,多半也会叫他钻我的裤裆,取乐嘛。但是,现在我是汉王啊,还想当皇帝啊,我怎么能干那种地痞干的事。你说,我该怎么办?”

 

萧何道:“简单。找本日历来,先挑个黄道吉日,然后吃素斋戒几天,设置坛场,备上猪头三牲,然后召集众将观礼,拜韩信为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