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 的 限 度
(此文分别载于2004年第4期《湖北宣传》和2010年2月4日台湾《人间福报》)
曾经读过王宗仁先生的文章,名为《藏羚羊跪拜》,是一个发生在西藏的故事:一个老猎人从帐篷里出来,突然瞧见两步之遥对面的草坡上站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两行长泪从它眼里流出来。老猎人虽然心软,但他是个猎手,他终于扣动了板机。老猎人在对那只藏羚羊开膛扒皮的时候,手中的屠刀在颤抖中掉在了地上。原来藏羚羊的子宫里,静静地卧着一只小羚羊,它已经成型。老猎人至此明白:藏羚羊为什么要给自己下跪。
读到这里,我首先想到的是语言。人类在最初也是四肢着地,那个时候使用的是什么样的语言我不得而知。据一份资料介绍,人类在站立起来的时候才真正开始拥有了口头语言,在此之前,因为前肢着地压迫着喉咙,产生不了连贯性的语言。这就是为什么人能说话,动物不能说话的根本原因。另外还有一种语言,那就是身体语言,譬如藏羚羊的跪拜。身体语言的模糊性、滞后性促进悲剧的发生。倘若动物能与人通话、交流,或许会是另一种结局。
动物之间有动物的语言,人与人之间有人类的语言。作为万物之灵的人,语言是何其丰富。语言可以和解矛盾,释解误会,表达感情,增进友谊……然而,不论有着怎样丰富的语言,人类的悲剧还是照样发生着,而许多悲剧的发生则与口头语言有着直接的联系。所谓“祸从口出”、“言多必诈”,语言又是引起心灵障碍的东西。这与人性有关,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尚有不可调和的时候,何况人与动物之间?
我感慨藏羚羊之死,远不是怪罪语言的局限,因为即使人与动物能够对话,语言又何尝不是有无能为力的时候?而语言之外的东西也许更重要更有力,表达思想的最高境界常常在于“无声胜有声”。据报载,一个农民在经济十分拮据的情况下卖掉了自己一头饲养多年的牛。哪知这头牛几次从新主人家,跑很远的路程回到原来的主人家,老农眼含热泪,不得不退回卖牛的钱,领回自己的牛。人和牛之间没有语言,但有语言之外的东西,可是其局限性比语言交流的限制更大。否则,藏羚羊一定不会死于枪口之下。
比语言更重要的是心,人的良心,每个人都有的那一份善心。博大的善心能够抛开所有的羁绊,破除所有的阻隔。恶能生出更多的恶,善则能繁衍更多的善。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大环境中,不管是人与人,还是人与自然,只要每个人时刻保持善良之心,和平的阳光将会更好地普照每一个生灵。
语言是有限度的。而善心能够提供强大的安全保障,它是最有力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