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其易之门耶?


 
    作者:利奈尔 分类:易经讲义
 
    我们看《系辞下传》的第六章:

  
  子曰:乾坤,其易之门耶?
 

  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
 

  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辩物,正言断辞则备矣。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易经•系辞下传》第六章

  
  “子曰:乾坤,其易之门耶?”这一段,包括整个下传第六章,立意都是非常精道的,这里把乾坤二卦的重要意义再一次提出来。在《系辞》里面,我们已经多次讲到乾坤二卦,是理解易道的门户,是六十四卦中的父母之卦。上传中还说到“乾坤,其易之蕴耶?”总之,《系辞》中反复在提示乾坤二卦的重要性。

  
  既然孔夫子都说乾坤二卦是理解、学习易道的门户,如果你不重视对乾坤二卦的学习,学易就学不进去,就不能真正明白易道的核心是什么。乾坤二卦在我们精神修养当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我们在上传的第一章、第二章都详细地讲过这个问题。另外,乾坤二卦的精神还体现在《乾文言》和《坤文言》这两篇文章里,它是专门讲乾坤二卦的意义的。大家学了这么久的《系辞》,对《乾文言》和《坤文言》应该是看得进去的,而且,本光法师在《周易禅观顿悟指要》这本书里,也专门对《乾文言》和《坤文言》作了一个比较详细的评述,大家有时间也可以找来看看。总之,乾坤二卦的精神和内涵是学习易道最重要的敲门砖,大家对此要反复体会。

  
  “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这一段文字的含义,在近代被一些半瓶子醋的知识分子解释得一塌涂。民国时期新文化运动的那一批知识分子,当时中国处于一种被西方列强欺侮的地位,因此其中有一些人的民族自卑心就很重,认为自己的传统文化不如别人,然后也开始怀疑自己的文化传统,怀疑自己的老祖宗。《易经》既然是所谓的“群经之首”,疑古当然要从这儿开始。他们用了一些西方的所谓民俗学、人类学的方法来套用到《易经》上,最后就说《易经》是原始生殖崇拜的产物,是从男女交媾中得出来的一套观念。为什么呢?在他们看来,这一段就是铁证。乾是什么东西?阳物也,男人的生殖器嘛;坤是什么东西?阴物也,女性生殖器嘛!

  
  实际上,这些人真正是一知半解,让人又好气又好笑!现在我看到有一些知识分子,有一些讲《易经》的人,尤其是一些所谓搞社科研究、搞哲学研究的人,在注解《易经》的时候,对这一段的注解还是照搬郭沫若、钱玄同他们的这一论调,真正让人觉得啼笑皆非。为什么呢?因为在古时候,在先秦的时候,阳物和阴物并不是指特定的某个东西,更不是指特定的性器官,它指的是属于阳性或阴性的一类事物。

  
  中国古人对天地万物,是要分阴分阳的,这是人类思维的基本特点,更是《易经》的基本思路和结构。太极生两仪,两仪就是阴阳,阴仪阳仪,世界上的任何东西都要分出阴阳来。我们不管随手拿到一个什么东西,首先就是要分阴分阳。实际上,事物本身是没有阴阳的,但是古人要认识事物、理解事物,就必然要分阴分阳。所谓阴阳,也并不是有些人说的那么玄,它就是对立统一的感觉。一个物体上为阳,下就为阴;前为阳,后就为阴,阴阳二性对立统一于同一个事物中。这是人类思维的一个基本结构。有我就有非我,我为阳,非我为阴,这就是分阴分阳;看见一个人来了,是男人还是女人?好人还是坏人?这个人我是认识还是不认识?这也是一分为二,也是分阴分阳。所以对《系辞》中这一句“乾,阳物也;坤,阴物也”,你必须要回到《易经》的语境当中来,才能够正确理解。那么,在《易经》的语境当中,是怎么讲这个阳物、阴物的呢?要理解这一点,就要从《说卦传》中来看乾坤、阴阳的具体所指。

  
  乾为天,为圜,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大赤,为良马,为老马,为瘠马,为驳马,为木果。
 

  坤为地,为母,为布,为釜,为吝啬,为均,为子母牛,为大舆,为文,为众,为柄,其于地也为黑。
 

                                   ——《易经•说卦传》第十一章

  
  《说卦传》专言八卦所喻指的易象,对乾坤二卦所代表的阳阴二性的具体物象说得非常清楚。《系辞》中的“乾,阳物也”,就是指乾卦所喻指的这类属于阳性的具体事物。《说卦传》中讲得很清楚。“乾为天”,天就是阳物、阳性之物;“为圜”,凡圆环形的东西也是阳物,比如小孩子玩的铁环、女人戴的手镯等;“为君,为父”,皇帝君王、大人君子、为人之父,这些身份的人也是阳物;“为玉,为金”,在器物之中,玉器也是阳物,黄金也是阳物,等等。那么,“坤,阴物也”,同样的道理,坤卦所喻指的具体事物是些什么呢?“坤为地”,地是相对于天来说的,天为阳物,地当然就属阴物;“为母”,与父相对,母当然属于阴物;“为布”,还有丝麻为布,我们身上穿的衣物,它有展布包裹的功能,也是典型的阴物,等等。总之,“乾,阳物也;坤,阴物也”,就是由乾卦所喻指的属于阳性的事物和由坤卦所喻指的属于阴性的事物。对于这些,《说卦传》中还讲了很多,大家自己找来看看,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如果要作考证的话,真正把阳物、阴物作为生殖器官专用,那是唐代以后的事了。在唐人传奇里面,也算是中国小说雏形里面,因为写到男女之事的时候,不想写得太粗俗露骨,不得已就把《易经》里面的现成词语借用过来,以使故事写得“雅”一点,不至于太伤风化。所以,不是因为“阳物”、“阴物”这个词代表人体器官,古人才从男女之事中受启发,创立了《易经》的拟象体系。这个过程正好相反,是因为有了《易经》的一套词语系统,后人才借用其中的现成词语,来比喻男女之间的那点“雅”事。

  
  所以,我们看民国期间那一批曾经叱咤风云的学者们,因为对民族文化传统没有自信心的原因,尽干些倒因为果的事情。在讲《系辞上传》有关内容的时候,我也斗胆批评过这个事。总之,对于传统文化的体认,差之毫厘,就会失之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