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简洁简约和体系—萨缪尔森和《经济学》给我的启示


    备注:美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泰斗保罗-萨缪尔森十三日在其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家中逝世,享年九十四岁。
 
    写点东西吧,怀念一下这位经济学泰斗,这位在大学期间对我影响很大的经济学大师。因为他的《经济学》比较好读好懂,其他的西方经济学著作,数学太多,看不懂啊。
 
    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是我大学期间阅读的主要的西方经济学书籍,好像还只看了这本书,其他的西方经济学著作看的比较少。第一次接触《经济学》,是和高年级的师哥们交谈时,他们嘱咐我们这些小师弟要学习《经济学》。有一次去新华书店,特意买了一套,好像是商务图书馆出的版本,书的表面是有些绿色纹理,是第六版好像,后来的版本封面加了红色。这些都是18年前的事情了,真的是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啊。
 
     相对其他艰深的西方经济学,《经济学》容易理解。我的数学和英语不好,甚至比较差,因此我根本无法进行规范的西方经济学体系的学习和训练,在大学期间,和那些数学和英语好的同学相比,我就知道自己在经济学学术上是不可能继续进步的,是无法继续深入的,也让一段时间有点自卑。那些本科是数学的,或者高中是理科的同学,在本科或者研究生阶段,往往学的比我们好。既然如此,我就从文科学生的角度,把《经济学》认认真真地看了几遍。《经济学》比较适合文科学生学习。如果简单问题非要以非常复杂的数学模型来表达,我看不学习也罢,那些就留给那些数学系的同学们去啃吧。
 
    《经济学》给我最大的启示是:真理其实是简洁简单和简约的,另外要建立体系,不要零敲碎打,萨缪尔森建立了自己的经济学研究体系。当时一直有个梦想,我能不能也在自己研究的领域或者以后工作的领域建立一个体系呢。这两个启示,一直影响着我现在的工作,不仅是一般影响,而且是深刻影响。我从1998年12月开始研究基金,一直的风格是研究报告比较简单简洁简约,虽然没有多少学术含量,但大多数人看的明白,逻辑上也没问题,中文还可以,文字上尚可,其实这些就足够了。我等小民,也成不了大学问家的,与其如此,不如踏踏实实地做一些实在的事情。从06年3月负责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工作以来,最大的体会就是主持建立了“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评价资讯系统”和设计了一系列基金宝研究产品,我是项目组组长和第一开发人,基金系统获得证监会的全国证券期货科学技术最佳创新奖。任何工作要建立体系,体系中的每个领域都存在密切联系,甚至是勾稽关系,要形成可持续性,这是非常关键的。到现在基金研究中心的工作,都注重可持续性,注重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