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指数已经创下3个多月新高,对全球商品期货乃至股市都产生冲击,相应的对A股的有色金属和有色矿采打击较大。不过午后我们看到美元指数出现震荡调整,而香港恒生指数在连续3连阴后今天选择低位十字星收市。
A股这里,昨天大盘跌破30日均线支撑,对市场人气打击较大,今日上证综指直接低开,盘中步步向3100点逼近。在媒体再次引用尚福林主席的话称,将适时推出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之后,盘面证券期货类品种有所活跃,权重股相对抗跌。
从一周资金角度来看,本周大盘跌幅虽然远超上周,但主力资金净流出资金量却只有上周的1/4,因而可以推测本周加速离场的资金更多是属于民间资金而非正规部队,比如追求绝对收益的私募基金、面临年终结账的企业资金等等,不排除在房地产短期供求失衡的情况下,在“房价不败”的神话刺激下,有投资者从股市抽离资金转战房产,从而造成股市资金供应的短期分流,结果是我们看到与房价不断跳价相对应的,是股市面临3300点关口节节败退,此情此景和2007年4季度大盘见顶期间房价狂涨有相似之处(当然3300点难以逾越的另一个因素可能来自保险公司,笔者在12月8日“大小盘贴身肉搏 3300该去该留?”一文中已分析,这里不再赘言)。基金则可能在连续数周快速减仓后本周暂时放缓了减仓速度。
消息面上,楼市调控措施还在推进:继营业税调整、楼市调控“国四条”颁布后,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监察部、审计署等五部委近日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不折不扣地落实土地出让收支全额纳入地方基金预算管理的规定,将土地出让收入全额缴入地方国库,支出通过地方基金预算从土地出让收入中予以安排,实行彻底的“收支两条线”管理。并规定开发商拿地首付要求不低于50%。受政策利空频发的影响,地产股继续成为空方主力军。而和房地产关联度较高的建筑建材钢铁等行业也遭受抛压。要注意,大盘12月8日开始的新调整,就是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发布的“国四条”开始的。
实际上今天5部委发布的关于开发商拿地的监管性措施,一方面或许可以起到抑制开发商拿地成本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很可能起到进一步限制住房供应从而在供求紧张的气氛中推升房价的副作用。
不过现在的问题是大家都在揣摩针对高房价的其他政策措施可能还会继续推出,在政策彻底明朗利空消息释放完全之前,没必要火中取栗去“抄底”房地产类股票。
下周新股扩容还在进行(将有包括6只创业板新股、3只中小板新股和中国北车在内的10只新股进行发行申购),短期政策利空还需进一步消化,后续政策动向也需要跟踪。策略上我们选择继续等待,暂不着急加仓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