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多少人“被小康”了?


今天《新华网》一篇题为《统计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进程达到74.6%》的文章报道,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监测显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进程由2007年的72.7%上升至2008年的74.6%,但区域差距依然存在。

国家统计局使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进程”实在是耐人寻味,虽然普通中国人会误认为“中国已有四分之三的人跨入了小康水平”,但实际上却不是那么回事。

这就和当初宣布“2000年全国城乡居民生活基本实现了总体小康”一样,强调的是“总体”,而不是“全面”,虽然200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仅为59.3%。这样的“总体”,显然是多数人被少数富人平均了。

八年后,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又增加了15.3个百分点,真是令人振奋。可当身处都市中的我们随便看看周边时,却发现众多的邻居、同学、工作对象等,并没有跨入小康水平,他们依然整天还是为温饱而奔波;在一些收入较高的朋友当中,他们因害怕被老板炒鱿鱼、害怕家人患病,也是生活压力巨大,有钱也不敢花,丝毫没有感受到小康的幸福。

我们再来看看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结经过一些研究机构的量化,包括10项基本标准:

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

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2000年不变价,下同)。

三、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

四、恩格尔系数低于40%。

五、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

六、城镇化率达到50%。

七、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

八、大学入学率20%。

九、每千人医生数2.8人。

十、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奇怪的是,这十项指标里独独少了一项最为重要的指标,那就是实现上述指标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

就目前而言,大多数指标应该没有多少问题,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的目标,恐怕还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够实现,而这一指标恰恰又涉及到占中国人数比重最大的农民。因此,“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进程”其实是个伪命题,没有任何实质性意义。

而以这样的一个伪命题来衡量中国人民的小康水平,除了混淆视听外,只会给国家统计局徒增笑柄。这样的指标后面,一定又是众多的百姓“被小康”了。

今年落马的部级官员专辑:
“孙淑义落马”与“中国最快的审判”
陈绍基和王华元,谁牵出了谁?
反腐升级,贵州政协主席黄瑶落马
副主席李堂堂落马,宁夏很委屈
辽宁省人大副主任宋勇,也是边腐边升?
皮黔生被“双开”,天津贪官也不少
真稀罕!朱志刚只贪财不贪色
郑少东供出57名副部?但愿这是弥天大谎
许宗衡案还要牵扯出正部级高官?
新闻链接:
统计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进程达到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