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期末复习



  转眼之间,又到了期末,各学科都在进行紧张的期末复习,下面想简单谈谈对语文学科期末复习的几点看法。

  一、复习课也有很多新知识

  学生的所学的知识遗忘后,留下的只是模糊的痕迹,这就需要适时大温故,但温故不是“炒冷饭”,老师对孩子进行的复习并不是旧戏重演,会有新意,这样就避免学生产生枯燥感。即所选的题材新,课堂结构新,因此学生的思维角度要新。

  二、精选复习题

  由于个体的差异,班中几十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遗忘是不尽相教师选习题时既要考虑到学生认知结构存在的普遍现象,有要考虑到个别现象,因此,老师选择的复习题非常精要,针对教学重点、难点设计一些既能巩固知识又有启发性的练习。

  三、重视对以学知识的有序整理

  记得有位教师曾说过这样的话“读书时(新授),书越读越厚,复习时,是越读越薄”。

  我感到此话有一定的道理。新授时,教师为了落实教学目标,要通过讲解、分析、举例说明等方式把教材体系中的重点、难点逐个击破,学生则通过听课、做作业等手段,学到知识,学会学习方法,再运用学习方法解决问题,并逐渐形成一种能力。这样一来,书不是越读越厚吗。而到了复习阶段,老师会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有序整理,归类,找到知识间的联系,使得原先在学生头脑里简单的知识积累重建知识机构,最后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此时书就越读越薄)复习时,老师会有意识的编制可运用不同方式进行分段的文章让学生进行分段训练,通过练习、比较,注重了知识的综合运用和灵活运用。

  四、复习时间要科学安排

  有些人认为,复习时间越多,做的题越多,效果就越好。为了挤出更多的做题时间,“开快车”学生因缺乏巩固知识、纠正错误的时间,使得多所学的知识一知半解,煮成“夹生饭”。而到了期末复习成了番炒“夹生饭”,这是得不偿失。因为任何一个教材体系都是由浅入深安排的,新知识的学习是以旧知识为起点的。墙基不牢固,砌上去的高墙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其次,“小洞”不及时修补,学生的知识点的遗忘、错误越积越多,便会逐渐丧失学习积极性,自信心,产生自暴自弃现象。再者,较长时间的复习,又易使学生缺乏新鲜感,产生厌倦情绪,影响复习效果。因此,我认为大家应注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了新知识,及时纠错,及时巩固,扎扎实实的落实每一个教学目标。复习的重点应放在帮助学生回忆知识,引导学生串联零散的知识构成一个良好的整体知识结构。

  五、注意德育的渗透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语文学科是德育教育的一门主要学科,我们在复习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知识结构的同时,不但应注意通过抓住有德育因数的一词一句,一事一例,进行德育渗透,还应重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从大量的试卷分析看,造成学生考试失分的原因虽然主要是由于所学知识的缺陷,但不良的学习习惯也是其中之一,如字迹潦草,粗心漏题等,其中最常见的是由于不仔细审题造成答所非问。因此,复习阶段,要特别注重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编制复习题时,会选择一些有附加要求学生容易疏忽而产生错误的题型,让学生比较异同,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如通过类似“请写出下列各词的反义词”和“在文中找出下列各词的反义词”的比较,明白后一个题目不但要写出反义词,而且所写大反义词只能从文中去找。让学生养成仔细审题再答题的习惯。复习阶段还应重视工具书的运用。工具书是无声的教师,查字典能获得正音、辨形、释意的能力。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养成自觉、熟练的翻阅字典的习惯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是大有益处的。这也是家长应该注意的。

  纵上所述, 在期末复习阶段,我们如既能注意复习的巩固性、发展性原则,又能注意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那么,通过复习,学生的成绩定能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