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不愿意真话呢?


你为什么不说真话呢?

 

    我记得在我五六岁的时候最早接触的“字书”是《中国民间故事》、《战国策》和《十万个为什么》,这三本数,如果不是历次搬家,也许保留到现在。那时候,我总喜欢钻进父亲的被窝,叫他讲故事,一个晚上一个不够,要缠着讲好几个。时过境迁,着三本书不知道放到哪里去了,好像进残存几本旧版的《十万个为什么》。不过,还好,除了书店可以买回新版的“字书”之外,有些故事还留在我的脑海里。

 

    我记得,那年的一个晚上,我和妹妹急急忙忙洗完脚就钻进父亲的被窝,一人挨着父亲的一侧,听父亲讲起“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故事”:

 

    有一天,一队盐巴队走着走着,其中一位商人脱离了队伍,独自押着一头大象,驼着盐巴走过一片密林。突然平地上腥风乍起,一条蟒蛇就从密林中窜出,将大象紧紧地缠住,然后将大象缓缓地吞进肚子里去。这位商人从未见过这样恐怖的场景,尤其是对于蛇吞象这样的事情,他更是前所未闻。一时间,他除了吓得目瞪口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象被蟒蛇滑入口中。片刻后,商人清醒了,蟒蛇也消失了。

 

    这位商人既失去了大象又丢掉了盐巴,“象财两空”,失魂落魄地回追回队伍,将所见所闻一五一十地讲叙了出来。在他不谙世事的想象中,本来他的遭遇会引起人们的同情,安慰他。

   可是,等待他的是一种世俗的眼光,人们怀疑这位商人不仅私藏的盐巴还把大象卖了。于是人们把商人五花大绑地绑起来,将一块木牌挂到他脖子上,上书“盐巴客,蛇吞象”六个大字,一路赤脚将其押解回城里。

   这位商人的结局如何,我忘记了。从这时候开始,“盐巴客”也就成了“说假话、大话、套话、欺诈、口是心非”代名词。后来,这个故事演绎开去,便成了广为流传的一句歇后语:人心不足——蛇吞象。

   在今天的这个社会里,不是“人心不足蛇吞象”的问题,而是说真话真难的问题。百姓说真话难,官员说真话更难,商人说真话难上加难。因为人们害怕的是,说了真话,便背上了“盐巴客”的骂名。

 

    虽然我进入了不惑之年,但是心智不成熟的我,还是一直期望人们说真话!信和为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