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调整期未来路线图应该怎么走?


 

万众瞩目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5日至7日在北京举行,会上胡锦涛、温家宝分别作重要讲话。会议提出:要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要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以稳步推进城镇化为依托,优化产业结构,努力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重点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从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以预期明年以及今后一段时间中央将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出重拳。

分析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难看出主调非常清晰:一是“促销费” 通过合理收入分配,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二是“城镇化”,通过促扩内需,统筹城乡二元结构;三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逐步转向集约式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转向轻型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笔者认为:其中“促销费”将是拉动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和实现中国经济上台阶、推动中国进入全面富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也将是中国经济调整期未来发展路线图的根本基础和最清晰的航标。

为什么这么判断呢?答案就蕴藏在中国现实的发展国情和经济发展阶段当中。为了实现中央经济会议确定的目标,中国经济调整期未来路线图到底该怎么走,我们也必须有一个清晰的思路,下面笔者简单作一解读:

笔者认为:拉内需必须促销费,这是中国由外向出口型向内需消费型国家转变的必须条件。城镇化除了政策上的配套支持以外还必须让城镇里的市民和即将大规模走进城镇里的农民工(未来的城镇居民)有经济基础生存并发展下去,这是城镇化成功的重要基础。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方式,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必须配合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并大幅度提供城市居民收入相结合,这是未来城镇化发展必不可少的经济基础。这些归结到一个字,那就是一个“钱”字,也就是千方百计提高广大普通居民、中产阶层的收入问题。

要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笔者认为主要应该在“减、加、调、控、补”几个字上下功夫。

“减”就是减少低收入家庭和人群的生活负担与生活成本,在住房补贴、承租房、生病就医等方面,切实建立起救助保障体系,让低收入家庭也能具备基本的消费能力。

“加”就是逐步大幅度地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提高城镇职工而不仅仅是公务员的工资,力求提升工资的城镇职工的覆盖面要广、提升幅度要大,大幅度促进和增加城镇中产阶级阶级的崛起,使他们成为拉动中国经济消费的主力军。

“调”就是调整收入分配差距,形成有利于普遍富裕的收入分配新格局,城镇居民经济收入既要在体现多劳多得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差别的基础上有所差距但又不要将差距不拉得过大,最好整体收入都水涨船高,力求出台相应配套措施,促进各阶层消费实现梯级消费,以推动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拉长中国经济发展周期。

“控”就是一控房价,二控医药医疗费,三控物价,四控高学费,其中主要是房价和医药医疗费,国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缩小城镇居民在这些方面的开支,让城镇居民有钱敢花、有钱能花,把钱花在促进国家经济结构转变和促进产业省级的高科技产品和低碳经济领域,以配合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促进产业升级。

“补”就是增强和扩大对农民的补贴力度,继续推动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电脑下乡、等,对农民购买农机具等提升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机械设备在贷款优惠和政府补贴方面多做文章,做足文章,促进农民增产、农民丰收。中国农民人口数量众多、农村市场广阔,农民哪怕多增加一点消费,就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只要人们手中有钱了,经济富裕了,有钱敢花了,内需真正拉动了,中国经济不转型也就水道渠成了,中国经济产业升级的步伐也会更快更顺了,中国真正的繁荣富强之日也就很快回来到眼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