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行不义必自毙。在被“双规”半年之后,曾任证监会副主席、原国开行副行长王益于1月22日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也标志着“王益案”进入正式的司法程序。
据媒体报道,王益在担任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及证监会副主席期间,利用职务之便,对不法企业主违规发放贷款,帮助企业发行股票等,收受巨额钱物,且生活腐化。同时,另有报道称王益受贿金额超过1000万元。
尽管该案还未最终定性,但王益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表明其中存在着某些问题。其实,围绕在“王益案”身边的,绝非其个人的违规违法那么简单。
因为分管股票发行与基金的相关工作,曾经的证监会副主席可谓位高权重。也因为其中的违规行为,某些不符合条件的企业也能堂而皇之地挂牌上市,这些企业“圈钱”的成功,意味着市场的游戏规则遭到扭曲,也意味着中小投资者在为其埋单。因为违规发放贷款,导致银行的巨额资金面临着较大的风险,但个人却从中渔利。
太平洋证券的离奇上市,与其说是股改方案的创新,倒不如说是个人欲望与影响力的胜利。但肆意践踏游戏规则的行为,早将市场的所谓“三公”原则抛到了九霄云外。推而广之,正是由于太多的暗箱操作,太多的不公,才有了A股市场如同上市公司“提款机”的功能得到极致的发挥。
涌金系前掌门人的纵身一跳,诸多事实真相已然成谜。但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应该让真相浮出水面,包括太平洋证券的上市等。只有如此,才能洞察出现行制度的弊端,并通过进一步的完善来规避类似事件的出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王益案”也有必要进行深挖。
事实上,尽管早已离开了证券界,因为握有人脉,也因为拥有资源,王益仍然能够在证券市场上“呼风唤雨”。从中却凸显出A股市场的“人治”痕迹相当明显,但是,依法治市才是市场发展的必由之路,亦是大势所趋。而透过“王益案”,至少印证了A股市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法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王小石到王益,均曾经是证监会的官员,均是因为违规落马。相同的是两人都要付出代价,不同的则是对于市场的危害程度不一样。即使如此,在A股市场的规范化与市场化进程中,任何不和谐杂音的出现,都将遭到唾弃。
前证监会副主席,现在却成了阶下囚,“王益案”本身更像一面镜子。从证券市场方面讲,折射出其中的漏洞与弊端,透视出其中的不公平与某些人的为所欲为;从个人方面来讲,对于那些违规者及铤而走险者亦是一种警示。而笔者更以为,以“王小石案”、“王益案”为契机,反思现行的监管模式与监管方法,摒弃其中的以“人”为本,奉行制度为纲的铁律,才是证券市场监管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