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观念 做好效益水产发展工作


 

 
今年我区水产养殖总面积达24万亩,其中河蟹养殖面积19万亩,稻田养殖面积9万亩,幼蟹培育面积2.3万亩,低坝高拦生态养殖面积2万亩,围网养殖面积1万亩,可望实现渔业总产量4万余吨,其中河蟹产量6000余吨、青虾产量2000余吨、牛蛙产量1000余吨,可实现渔业总产值5.6亿元,比2004年增长4%。主要措施是:
一、积极发展效益水产。
一是抓特色水产的发展。以水阳为主的幼蟹培育面积今年达2.3万亩,水阳镇成为华东地区名副其实的蟹苗第一镇;水阳、朱桥、养贤、狸桥等地的稻田虾蟹鳜生态养殖面积发展迅猛,10万亩的虾蟹鳜长势良好,丰收再望;南漪湖周边乡镇2万亩虾蟹鳜生态混养示范,带动了全市湖区开发热;以城效为主的80:20池塘精养区,带动了休闲、垂钓、旅游、观光渔业的发展;以洪林、沈村、五星为主的美蛙养殖示范带动了我区美蛙养殖热。二是加强科技服务。实行水产技术人员联乡包村工作,鼓励水产技术人员办实体,进一步提高服务手段和效果,加强水产科技培训力度,推广稻田虾蟹鳜生态养殖技术及幼蟹培育技术,实现资源的持续利用及持续增收。三是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桥梁作用。扶持帮助水产协会,使其成为水产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主力军。在原有水产协会的基础上,今年新组建了养贤乡水产协会。扶持帮助水阳河蟹苗种销售有限公司及伟民实业有限公司,努力形成“公司+农户”的生产方式。由于充分发挥了水阳河蟹苗种销售有限公司等中介组织的作用,水阳镇1.3亿只幼蟹今年销售一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其中通过水阳河蟹苗种销售有限公司销售的幼蟹愈千万只。四是抓好水产品品牌建设。整合现有水产品品牌资源,做大品牌规模,虾蟹等水产品逐渐统一使用南漪湖品牌,水产苗种逐渐统一使用水阳江品牌。继续加大无公害水产品及其生产基地的认证工作,使我区水产品逐渐形成品牌优良的良好形象,增强其市场竞争力,提高附加值,促进渔业增效、农民增收。并通过新闻媒介、召开洽谈会、现场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我区水产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8月份,我局召开外商座谈会,通过洽谈,签定了一个品牌销售协议,同时加强与苏、浙、沪水产大市场的联系,为我区南漪湖系列水产品进入苏、浙、沪水产大市场打下了基础。五是进一步抓好水产品质量。采取改善水域环境、控制放养密度、生物防病等措施,进一步提高水产品品质,使我区水产品从无公害食品向绿色食品乃至向有机食品方向发展,以提高市场的认同度。
二、扎实推进招商引资。
紧紧围绕全区工作重点,始终坚持扩大招商引资不动摇、实施工业化战略不动摇、加快农业产业化不动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不动摇,贯彻实施招商引资质量年活动,调动全局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激励大家参与招商,争取引进水产品加工项目或工业项目。一是加强领导。局主要领导对招商引资工作负总责、亲自抓,确定一名局领导具体抓招商引资工作的落实。二是激励全局干部参与招商。局党组会议决定:我局干部个人引进的项目除区里给予奖励外,局里给予补助。三是为客商做好服务工作。对已引进的客商,热情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截止目前,我局已引进外资420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5%,其中引进浙资260万元开发水阳镇散汗滩500亩水面,从事珍珠吊养,引进上海资金160万元在狸桥镇滚水坝开展河蟹养殖。
三、优化水产发展软环境。
一是抓好机关效能建设活动。要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切实按照分工和职责做好本部门及本职工作;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埋头苦干,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谋发展上;要按照区委[2004]20号文件及机关效能建设六条禁令要求,把功夫用在服务上,用在谋事业发展上。二是及时处理各类涉渔纠纷、案件,做好稳定及发展工作。全面贯彻首问负责制、来访接待制等各项制度,干部的责任意识得到增强,办事效率得到提高。今年及时协调处理古泉啤酒厂与古泉镇养殖户之间的渔业纠纷,得到双方好评;及时妥善处理群众上访案件,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加强渔政管理,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保护养殖者合法利益。三是强化水产市场管理,维护市场秩序,畅通水产品销售渠道。利用洽谈会、产品推介会等机会与江苏高淳市场、浙江、上海水产大市场进行磋商,使我区水产品与长三角市场能充分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