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价值

——在青岛

中国

海洋大学“科学、人文、未来论坛”上的讲演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国人文价值的载体,其继承,其发展,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课题。中国文化包含的人文价值,简言之,儒家哲学所包含的社会和谐的理念,人 性的信念与个人徳善的修持之道,道家哲学所包含的自然与美的眼光与境界,墨家哲学所包含的求真务实的精神与执着,周易哲学包含的生命创新,万物并包,开物 成务,天人合一的人生洞见与宇宙体察,都为现代化的工业与科技社会安定提供了一个人性化与人文化的基础与源泉。  

与西方文化传统相较,中国文化传统具有更丰富多彩的人文价值,此点不可不知。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人文价值也具有人性的普遍性,正如我们可以把科技发明看成人类智性系统的普遍属性,而不必看成为西方人或西方文化的特质而已。  

在文化生活上彼此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形成一个人类人文价值的共通世界。西方国家有识之士早已有见于此,近年来对中国文化的精髓的学习与研究如雨后春笋,一片绿意。中国作为人文价值的王国能不深思引以为范乎。 

     最近有知名科学家提出中国语言与中国哲学经典周易阻碍了中国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不知是指的过去或现代。显然,中国现代科技的发展并未受到中国人文传统 任何经典或中国语言的阻挠。相反的,中国当代科技社会的发展更需要中国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来提供其精神支援与后盾。至于在中国过去历史,周易哲学扮演了多种 角色,其中反而有促进科学与科技发展的实例,如天文学、历法学、医疗学(中医学),冶金术与化学等等系统的发展都与周易哲学的系统有关。即使周易流入民 间,其末流发展为民俗迷信,但又岂能说周易阻碍了中国科技的发展呢?显然,我们不应该以偏概全,作出未经仔细论证的非科学的判言。我们必须认清:历史上任 何一个人类文化传统的发展是有机的与有限的,而非尽善尽美的,而且往往是有一利必有一弊,有一弊必有一利。不但如此,往往且是得之东隅,失之西隅,得之西 隅,失之东隅。今日人类文化全球化,我们应该从学习与互补的立场着眼,而不必奉某一文化为圭臬,对自己的根源文化进行不公正的评价。西方科技发展带来经济 的繁荣与功利主义,在我们对人文价值缺乏充分的理解与反思之时,是不是我们已先行无意识的堕入功利主义权势化的陷阱之中了呢?更进一步说,周易的整体思维 与对偶思维事实上并不排除客观化的科学化的对象思维,而是为对象思维提供了一个可以联系主体思考者的空间,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创造发展的本体以及发展变化的 过程。  

全球化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又如何?回答是:一切都在于人类是否能够善用科技以促进人文价值的深度发展;一切也在于人类社会是否能够善用人文价值以促进 科技的高度开发,把人类的社会建筑在宇宙的无尽能源之上,使人类社会与人类个人同时享有高度的精神自由与物质自由,以创造更为美善的人文价值。这是中国文 化的理想境界,也应是全球化人类文化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