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忙族来自英文单词“working poor”,原意是指那些薪水不多,整日奔波劳动,却始终无法摆脱贫穷的人。但是随着逐渐壮大的“穷忙一族”队伍,主要的标准为每周工时低于平均工时的三分之二以下、收入低于全体平均60%以下者。这个定义又逐渐发展成一种为了填补空虚生活,而不得不连续消费,之后继续投入忙碌的工作中,而在消费过后最终又重返空虚的“穷忙”。换句话说,穷忙族并非失业者,有人可能兼了好几份差事,甚至全职受雇者都可能沦为既忙又穷的工作穷人。
继房奴、卡奴、御宅族之后,穷忙族成了上班族的新写照。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某网站新闻中心展开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11351人参与),75%的人自认为是“穷忙族”,其中有82.6%的人为在职者,9.2%的人为学生。而根据调查,日本现在已有400万家庭沦为穷忙族,欧盟甚至还将这群人细分成不同等级,提供不同的补助方案。
穷忙族之所以越穷越忙,越忙越穷,有两点是存在问题的。这两个问题涉及他们的穷的源和流。
开源:提升自我的培训课
一方面穷是因为源头水源不足,无论怎么忙,都仍然收入微薄,甚至难以为继。从调查上看,穷和忙在不进行自我投资的人身上是一个恶性循环,穷而无法投入资金学习,忙而没时间充电,穷忙而能力贬值,贬值进而更穷,更穷导致要更忙才能吃得起饭,穿得上衣,住得起房……
面对这种境况的一般是三类人,一类是体力劳动者,随着体力的下降会渐渐陷入穷忙的阴影中,他们工作量大,体力消耗大,而劳动收入却难以随着物价的上涨而增加,只能靠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干更多的活儿,维持生计,但是即便这样也只能在底层挣扎。另一类是投入产出比不高的白领,比如空姐,虽然有更多的飞行时间和补贴,但是为了在这个行业立足,她们也要不断更新化妆品和时尚衣装,这是这个行业必须的投入,但是即便每月收入很高,但是用在价格昂贵的吃穿用度上还是有点捉襟见肘,最后不得不承认自己也被贴上了穷忙族的标签。还有一类人,属于低技能的白领,虽然有白领之名但无白领之实。虽然每天也在忙忙碌碌,但是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或者行业的薪酬层次,使得这些人也常常出现在穷忙族的表单里。
可以看得出,大多数的穷忙族是因为自身的竞争力不够,所处行业低端或者薪资不高,但是,不得不指出的是薪资正反应出一个人的市场价值,即一个人能为公司赚多少钱,这和她的工资是成正比的。如果薪资低,只能说明这个行业对社会的贡献小,或者暂时还没有转化为社会财富……
如果能够增加自己的技能,上升为中高层或者换一个起薪较高的行业,就会较容易摆脱穷忙族的辖制。这就需要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进行相应的培训或者学习、充电等等。
节流:理财课
像空姐这类穷忙族其实完全可以通过另一门课摆脱这个称号,这就是——理财课。他们是收入高,消费更高的一群人,他们一般不存在职位上的低端或者行业薪资低的问题,对于他们来说,赚钱不是问题,花钱才是问题。超前消费、超额支出、频繁应酬是这些人的通病。甚至有的好不容易攒了点钱却到股市上投机血本无归,这样开源却不节流的穷忙族虽然比源头之水都没有的好,但是相比之下,也所剩无几,真要用钱的时候也是无可奈何!
附:如果你符合两项或者两项以上,那么你就属于“穷忙族”了
1.一周工作超过54小时,但还是看不到前途
2.一年内未曾加薪
3.三年内未曾升职
4.薪水很低,到月底总是很艰难
5.积蓄少,无力置产
6.工资不低,但花钱很大手笔
7.收入不低,但内心没有安全感
越穷越忙,越忙越穷的穷忙族要补的两堂课
评论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