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新闻公司位于纽约曼哈顿, 说到彭博,不能不先说说它的创始人———迈克尔·布隆伯格先生。1942年2月14日出生于波士顿的迈克尔·布隆伯格,双亲早年从东欧移民美国,父亲在当地一家奶制品厂工作,母亲是一名家庭主妇,小时候家里并不富裕。他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上学时,甚至还干过一段时间的“代客泊车”,以贴补学费。后来,靠半工半读,布隆伯格攻下了哈佛商学院的硕士学位。1966年,24岁的迈克尔·布隆伯格进入了所罗门兄弟金融投资公司。短短6年时间,他就当上了公司的合伙人。30岁时,他成了华尔街大宗股票交易的超级明星,被美国各家权威报纸竞相采访,在重大社交活动中扮演着华尔街顶尖实力经纪人的角色。他的办公室墙上,至今还挂着那篇《纽约时报》报道,被精心地用镜框镶嵌着,报纸上的他年轻、意气又风光。看来,名人也不例外,不仅很留恋年轻时光,更在意取得过的成就。1981年,因所罗门公司内部纷争,迈克尔·布隆伯格被解雇,结束了15年每周6天每天12小时的工作,得到了一笔1000万美元的一次性遣散费和一些可兑换证券,净资产增加了一倍。正是这笔巨额遣散费,成就了日后的彭博帝国。根据迈克尔·布隆伯格当时的分析,当时经济正在转型,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越来越大,以自己所拥有的才能、经验和资金,可以与契机结合在一起,开一家为金融机构提供服务的公司。他对自己这样评价:“有比我更好的交易人员和销售人员,也有比我更好的管理人员和计算机专家,但是,没有人能够像我一样,既懂得证券和投资业,又知道如何让科学技术在这两个领域里提供服务。”当时,市场上缺少的正是人们能够对有用证券信息进行选择,并通过简便易用的软件对其进行分析的工具。于是,布隆伯格就用这笔钱创建了一家证券信息资讯公司——“创新市场系统公司”,目标客户群就是每一个在金融证券投资领域工作的人。这就是彭博新闻公司的前身。这个系统不仅更加先进和完善,而且实用,价格也只有当时人们花费的几分之一。后来布隆伯格干脆以自己的姓氏作为新公司的名字。如今,彭博新闻这个名字已经成了金融新闻的同义词,美联储是它的客户,美国之音也是它的服务对象,甚至连罗马教皇所在的梵蒂冈也购置了它的接收终端。当今美国的大型证券投资机构和资金管理公司等,也都是彭博新闻财经数据终端的主要客户。迈克尔·布隆伯格在15年的时间里成了金融咨询业的大王,建立了自己的帝国。这个帝国从纽约的华尔街到中国的东方明珠香港,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关注着国际金融业的运转。它已经成为全球最大、最知名的财经新闻资讯公司。2000年,他的公司销售额达到23亿美元,他也以个人资产40亿美元的身价挤进《福布斯》世界百富排行榜。如今的彭博,在全球拥有了20多万客户,有450家报纸包括《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著名大报都订阅它所提供的财经新闻。全球700多家电台都采用它的广播稿。除了路透社以外,全球的250多家通讯社都为它供稿。彭博的客户这样说:“放在你办公桌上的一台彭博新闻终端不仅仅是一件设备,它还是一个地位的象征,它表明你对赚钱的态度是认真的。”彭博有着1200名编辑和记者;大楼外面,还有其他为彭博提供新闻资源、分布于各地的6580名雇员。在全球近100个国家,彭博都设有自己的记者站。除了主打的、收入占总收入的95%的财经数据终端和每日4000条资讯的新闻采集外,彭博还有电台、电视台、杂志、书籍出版、因特网及电子数据交换网(ECN)等衍生产品。从债券收益到美国联邦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文件,以及有关公司首席执行官的自传、分析师的分析报告等,彭博能够提供最详尽的财经资讯,应有尽有。在全亚洲,彭博在每个有证券市场的城市都设有记者站,在东京、香港、新加坡和悉尼等4个城市设有4个中心站。其中香港站负责中国地区的工作,有30个记者,在上海和北京各有10名记者。彭博新闻公司是在美国历史上最长的牛市中成长起来的。它一直在追求的境界:最大限度地做到第一手新闻;如果不能抢到最快,那就要比同类竞争者更加优秀,更加可靠。因此,它不仅成为电子新闻的NO.1,最快的消息携带者,而且其可信度、权威性,也成为彭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彭博现在每年的营业收入达到30亿美元。其服务价格为每个终端每月1350美元。彭博公司从不报告赢利情况,外界估计其利润有20%,收入则以每年25%的速度递增。据说,布隆伯格对离开彭博的人相当冷酷。当员工离开彭博时,布隆伯格从来不会说出任何祝福的话,因为“离开我们,你就是外人”,所以他从来不雇吃回头草的员工。布隆伯格也不会花钱买忠诚——哪个人想以提高薪酬的方式留下来,那真是打错了算盘,但布隆伯格会要求公司与员工之间彼此忠诚——他让每个人的报酬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公司则以25%的速度增长。为了创造一个自由的环境,从公司成立之日起,布隆伯格就拒绝设立任何公司规章,也从来不称谓头衔,更别提显示地位的办公室了。他在公司内部倡导平等——包括布隆伯格本人在内,没有人拥有私人办公室,没有高级经理专用停车场和餐厅。布隆伯格曾经工作过的办公室——它的简洁窄小几乎出乎所有到过那里的人的意料——它处于新闻大楼里一个不为人注意的角落,落地玻璃隔墙的开放式工作间,20平方米大小和几件必须的办公家具。尽管主人早已不在这里,而是到纽约市长办公室上班了,但墙上钉挂着的一幅幅精心收集的媒体报道,还是透露出这个帝国的掌门人那无与伦比的过去和帝国的辉煌历程。布隆伯格很清楚,彭博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风光的是台前的自己,依靠的是更多的在幕后积极奉献的员工,所以把他们烙印在墙纸上,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也时时刻刻提醒员工,那是彭博帝国的根基。彭博有没有上市的打算?回答是否定的,原因是简单的:彭博有实力,不需要靠集资的方式壮大自己;彭博要做的是权威的、高可信度的、最快的消息携带者,不能受到股权人的监督而失去自我。2002年1月,花甲之年的布隆伯格书写了另一段传奇:以5000万美元的竞选资金,赢得了纽约历史上最昂贵的市长选举,成为纽约市第108任市长。帝国的梦想在一个更大的天地里继续驰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