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心存好奇,总会发现新奇,这就是生活的乐趣。
常师傅送给我一个厚厚的剪报,那些年久发黄的报纸碎片,尽是些北京的奇闻秘史,它是我寻访北京的“珍贵文献”。
太医院,就是这本珍贵文献中的一篇短文,透露给我的寻访信息。也正是这个太医院,让我找到了北京与上海青浦的一个闪亮交集,还意外见识了光绪皇帝曾经服用的宫廷秘方。
宫廷药方,究竟有何神奇?这得从病人和医生说起。
英年早逝的光绪虽贵为一国之君
他的一生却在生母的摧残之下度过
一位特殊的病人
光绪皇帝原本就体弱多病,后来得了严重的皇帝职业病——他是一个人战斗,彻底的一个人战斗!
想励精图治,发起戊戌变法,挫败,愤懑;
身为大清皇帝,却大权旁落,最要命的是,还被软禁,悲哀;
想做个常人,有份工作,发展点自己个人爱好,成就点事业,却不得自由,郁闷;
想交几个朋友喝酒聊天,却没人敢靠近,也没人能靠近,孤独;
想找个好老婆,老佛爷偏将自己丑陋不堪的侄女儿赐为皇后,感情生活不和谐,寂寞;
终于得到一个赏心悦目,温柔体贴的小老婆珍妃,却也是短暂的幸福时光,就被慈禧害了命,悲伤;
堂堂七尺男儿,一国之主,却扭不过一个老八婆,连自己的老婆都保护不了,沮丧……
38岁的光绪死在74岁的慈禧前一天是偶然吗?
另外,还有更严重的——性命之忧。
慈禧在病危期间,惟恐自己死后光绪重新执政,清算她造成的冤案,欲将光绪置于死地。
李连英、袁世凯也深恐慈禧死后,光绪清算他们,所以,他们更希望光绪早死于慈禧。
有了这三位在清王朝掌管大权者,以及更多利益相关者,形成一个共同的梦想——希望光绪早点死!
光绪,是在一群比狼还狠毒人的密切关注中,小心翼翼地讨生存。
好了,这些病加起来,其实明白人都知道,光绪得了严重的精神抑郁症,而且是晚期。
然而,这只是心理疾病。
倾国与倾城 佳人难再得
——光绪帝最爱的珍妃
光绪在生理上也有疾病?
这绝对是难以启齿的个人隐私,这个隐私一旦暴露,一般人都无颜于人世,不是跳楼就是割腕啥的,总之,没法活了。何况是新闻焦点的皇帝。
然而,光绪将自己的隐私公布于众了。为了活着,为了他心中仅存的信念。
史载:根据光绪早年“脉案”,他在十五六岁,就丧失病菌抵抗力,常患伤风感冒及脾胃病,整日不离汤药,弱不禁风。
“遗精已经将近二十年,且频繁,每月十几次,近几年每月二三次,经常是无梦不举就自行遗泄,冬天较为严重,甚至听闻钟鼓鸣响便无法自制。腰腿肩背经常感觉酸沉,稍遇风寒必定头疼,耳鸣现象也近十年。”
此乃肾亏之象,气血严重不足。
封建皇帝由于妻妾众多,活动丰富,亏了也算正常。奇怪的是,光绪皇帝相对而言,是属于私生活比较单纯的,老婆就三个。被软禁的人,估计也没啥情人。但是他还是亏了,而且亏得很严重。
通过对光绪心理的分析,大家也明白,他的生理疾病主要是由心理疾病引起的。
如此,严重的心理疾病,加上特殊的生理疾病,摧残着可怜的光绪皇帝。
病情时好时坏的光绪,到了1898年,两眼一闭不睁,准备噢啦。太医院御医想尽一切办法诊治,也束手无策。
慈禧很会折磨人,这个时候却不让光绪就这么轻易地去了,下令召全国名医,进京为光绪治病。
这次,还真召来了一名神医,硬是让光绪闭着的双眼睁开了,还多活了10年。
由陈莲舫加批的《伤寒论集注》
一个神奇的医生
神医名叫陈秉钧,字莲舫,青浦朱家角人,生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祖上为医学世家,他的父亲是一代名医。
陈莲舫无意仕途,秉承祖业,精心研习医术,广集民间药方。并经过长期的临床求证,在继承优秀医术的基础上,积极发扬创新意识,撰写诸多学术论文。在内科、外科、妇科、小儿科等医学领域有着独特的建树,尤其是各种难言之隐,均药到病除,疗效显著。
歌中唱道,“没啥你别没钱,有啥你别有病”,绝对是至理良言。可是,人活着,总是难免疾病来袭,所以,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今,医生绝对是不可或缺的人才。而医术高超,能以专家之名坐诊,起死回生者,实为和谐社会之紧缺人才。
对于这等“国宝级”人才,收点专家坐诊费,挂号费啥的,是理所当然的。只要药到病除,重获健康,就是民生之福,大家还是愿意掏钱的。
而在光绪年间的上海江苏一带,陈莲舫这样一位“国宝级”医生,并被誉为“国手”的人,却是从不收挂号费的。而且他不分贵贱,平等待之。充分发扬了“我是医生,我的眼里只有病人,没有好人与坏人之分”的医德精神。
《前清御医陈莲舫医案密钞》内
详细记载了光绪帝驾崩前几天的医案
一次特殊的疗效
所谓金子总会发光的。无意仕途的陈莲舫医生,因为医术高明,经两江总督刘坤一和湖广总督张之洞的保荐,陈莲舫将走进皇家深院,给“国家最高领导人”皇帝号脉治病。
陈莲舫通过望闻问切,对光绪病因了然于胸,遂开出处方。光绪饮用之后,病情果见好转。陈莲舫被嘉赏,封为皇帝专用医师——御医,迁三品刑部荣禄大夫。
此后,太医院专取陈莲舫之处方,供光绪服用。光绪病情稳定后,陈莲舫返回朱家角。后10年,清廷曾5次召陈莲舫进京,为光绪医治,一次次将病危之光绪,从生死边缘拉回来。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陈莲舫六月应召入京,为光绪诊断并开处方。八月,光绪病情稳定,陈莲舫离京,回朱家角。十一月又接军机处内务府急电,称光绪病危,催陈莲舫火速入京。可惜,陈莲舫尚未到京,光绪于十四日撒手人寰,只有38岁。
身患疑难杂症的光绪,死得扑朔迷离,给历史留下一个疑难杂症。他杀,还是自然病死?尚存争议。
陈莲舫为光绪帝开出一份“神秘”处方
现在,最核心的问题来了,陈莲舫究竟为光绪开了什么处方?
由于我的“珍贵文献”中记载极为繁杂,先只摘录两幅处方,供大家参考。
光绪三十三年六月初六:病因……以脉论证,耳响复发,胸闷,腰酸连及胯痛,总之,少阴肾家为虚……
处方:生於术、炒半夏曲、炒灶仁、抱茯神、左牡蛎、白扁豆、大生地、橘络、川续断、淡菜、龙眼肉(包川连)
六月初十:病因……原属虚体,本脉惟数,二三必发遗精,且复有梦……耳鸣未息,挟浮火以上攻清空,则兼头晕而眼花,腰痛且肿,挟内风而窜走经络,则兼胯掣并足软……
处方:北沙参、炒山药、抱茯神、粉丹皮、扁豆衣、煅龙骨、制女贞、山萸肉、生白石、桑枝、红枣
——摘自《莲舫秘旨》
警告:以上为特殊病人之特殊疗法,勿擅自模仿,请在医师的正确指导下服用。
看了药方,我们会发现,陈莲舫所开,皆为普通药物,并无奇珍异草。抓了药,烧了火,煮了汁,喝了就是了。并不像《满城尽带黄金甲》中那般,为一盅毒药,动用那么多的人,采用那么繁杂的工序。
皇帝和百姓,都是人,有了病,吃得还不都是这些药。
陈莲舫1916年,在朱家角去世,享年78岁。生前所著医学典籍,毁于大火,仅有《庸奄课徒草》、《纪恩录》数卷传于世。
昔日的太医院,如今剥落的朱漆,稀疏的野草
浮华一场,到头来还是一场空
北京的太医院原设于东交民巷,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划东交民巷为使馆区。太医院被迫迁到地安门东大街,现在是一座破落的古老宅院,很少有人光顾。
青浦朱家角,有一条名叫陈家弄的弄堂,是陈莲舫的故居。一代名医的房子,已经成为别人的家或店铺,不见昔日辉煌,关于陈莲舫的故事,尚在朱家角口耳相传。
北京太医院,朱家角陈家弄,相隔千里之外的两地,因为一位特殊的病人,一位神奇的医生,在我的意念之中交集,呈现出如此丰富的历史,岂不是意外的惊喜?
凡在本博主2009年1月4日至 12月31日发表的博文留下评语的读者,均有机会参与每月现金奖及年终大奖抽奖。本博主将从期间所有读者评语中,抽奖产生每月现金奖1名,全年12名(奖金每人500元);年底抽奖产生年终大奖1名(奖品5000元现金或价值10000元的上海青浦三日游产品)。
此外,活动期间,若您发表的评语排在每篇博文的“沙发”和第1页、第5页,第10页和第15页的第9位的博友,将收到一份惊喜礼物。
几点备注:
1/ 本博主原则上不删评语,但如有恶性攻击的评语,将删除,下面的评语顺序依次递进;
2/ 本次互动接受读者多次中奖;
3/ 为确保读者身份无误,中奖读者请务必使用新浪博客注册的用户名发表评语;
4/ 如果中奖评语者为匿名用户,则奖品自动转由下一位使用用户名发表评语的读者领取;
5/
6/ 本博主保留对以上全年互动活动的最终解释权。
严正声明:本文由贾云峰:旅行即人生新浪博客独家首发,网络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出处和作者姓名,报刊、广电等媒体如需转载和引用请事先与本人取得联系,同意后方可转载。谢谢合作!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博主个人网站:www.jiayunfeng.com
公司网址:www.dnjpr.com
邮箱网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