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汇率风险不容忽视


    在过去的一年里,由于国际外汇市场动荡不定,以及人民币汇率调整出现新变化,汇率风险成为外贸行业的普遍问题。很多外贸企业特别是出口企业遭受了巨额的汇兑损失,不仅造成企业自身的经营困难和财务亏损,甚至影响到外贸行业的正常发展。

    去年使企业产生汇兑损失的渠道很多,主要有三种:

    错误地使用计价结算货币。由于美元自2002年持续贬值,加上2005年汇改后人民币对美元稳中有升,一些企业开始改用其他货币计价结算。“欧元取代美元成外贸报价首选”,是去年5、6月份一些媒体报道的醒目标题。然而,美元汇率在5、6月份跌至历史低点之后,从7月下旬开始急速反弹,对欧元的升值幅度一度超过25%。由于人民币下半年对美元回稳在6.8的水平上,欧元对人民币汇率从9月初的10一度跌至11月份的8.5。也就是说,企业改用欧元结算,与美元结算相比损失超过20%!其中一篇报道还称,联合国5月份下旬在中国采购的招标文件中,善意地提醒中资企业用欧元结算。现在看来当初的善意并不善,连联合国都“欺骗”我们!

    错误地使用远期结售汇。今年人民币升值前快后慢,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达6.5%,特别是一季度升值超过4%。年初金融机构也纷纷调高人民币升值幅度的预测,一直认为今年升值幅度将超过10%。这些造成出口企业恐慌。为了避免汇兑损失,企业大量使用远期结汇方式卖美元。4月份主要银行的年底远期美元报价为6.3-6.4,而实际上年底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还维持在6.8以上。也就是说,运用远期结售汇让企业少收10%的人民币。这里不排除一些银行在年初故意推高人民币升值预期!

    不当地使用结构性外汇产品。当企业询价时,银行特别是外资银行并不是简单地给出远期汇率报价,而是推荐一些复杂的结构性外汇产品,比如与澳元等某一货币汇率或者LIBOR等某一利率变动挂钩的产品,还美名其曰量身定做。从笔者接触到的案例来看,这些产品大多内嵌期权或者对某一资产价格的赌约,收益有上限但损失无下限。企业并不了解其中的风险,往往被表面的虚幻的收益吸引,就轻易购买了这些产品,结果大多是出现了损失。去年国际金融动荡,银行能把握一些趋势性的变化但企业却不能,一些银行利用这种不对等推销这些产品,其实就是欺诈和滥用的行为!

    展望2009年,世界经济金融形势继续恶化,国际外汇市场更为复杂、诡异,人民币汇率也不甚明朗,将给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带来更大的挑战。要避免外贸企业重蹈覆辙,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加强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

    政府要引导企业提升汇率风险管理能力。当务之急是普及包括汇率风险管理在内的商务金融知识,引导企业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对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提供指导,不能让其成为三不管地带。培育第三方中介或研究机构,鼓励客观地分析汇率走势,提供公正、全面、及时、权威的汇率信息。加强金融机构的问责制,遏制可能的误导、欺诈行为,不能听任道德危害行为泛滥。

    金融机构提供服务要以客户利益为中心。当务之急是恢复信任,重建良好的银企关系。金融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要加强职业道德,拓展业务不能以牺牲企业利益为代价,为企业提供必要的业务指导,真正地根据企业的具体需要和情况提供合适的外汇产品,实现银企双赢。这样不仅对企业有利,也有利于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的长远发展和长期利益。

    企业要增强汇率风险管理技能。培养和引进懂专业、懂技术、懂工具的财务人员,加大有关信息的投入,使之能够在外部咨询的基础上对汇率做出独立的判断,能够识别风险点,并运用有关工具管理风险。具体而言,今年企业汇率风险管理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汇率风险是双刃剑。风险源自不确定性,它既可能使企业受损,也可能使其获益。汇率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就是要避免受损。作为积极管理策略,企业还可以在对汇率正确预期的基础上,利用汇率波动来获取收益。不过,积极管理的前提是企业储备成熟的人才和积累较丰富的市场经验。

    第二,不以事后盈亏论英雄。汇率风险管理无外乎采取措施规避、转移、分散风险,在防止受损的同时也出让了获利的可能性,把未来的不确定性变成确定性结果,因此事后的盈亏不是评价汇率风险管理的标准。例如,某公司通过远期结售汇卖出6个月后的货款,远期汇率是6.7RMB/USD,如果到期汇率是6.8 RMB/USD,就被一些企业误认为是管理不当。事实上,事后的结果很难预料,到期汇率也有可能是6.6 RMB/USD,这时卖出远期美元从事后看是有利的。一些企业的管理者把事后盈亏作为评价标准,这不利于汇率风险管理策略的制定,也影响财务人员管理风险的积极性。

    第三,要删繁就简。管理汇率风险的方法很多,工具更是五花八门。在不影响管理效果的前提下,尽量从简,用相对简洁的方法,用相对简单的工具。不要有侥幸和投机心理,不要轻易碰自己不熟悉的产品。一些机构就是利用客户侥幸投机心理让其上当,一些产品的花哨往往就是陷阱,因为没有免费的午餐。不同机构的产品差别很大,即使相同的产品的报价也不同。要多渠道咨询,货比三家,选择值得信赖的机构,选择适合自己的管理方法和金融产品。

    第四,把握好结售汇时机。在过去人民币升值趋势明朗的情况下,少持外汇头寸、缩短持有时间,争取早结汇、晚付汇,就能很好地锁定风险。由于今年人民币汇率调整进入新阶段,国际市场上美元汇率可能大起伏,人民币对包括美元在内的各种货币汇率也会涨跌交错,而且波动不会小,所以时机的把握很重要,切忌恐慌心理导致的抛售,理性、冷静分析走势,选择一个有利的价位结售汇。

    第五,要前瞻性研判汇率。远期结售汇依然是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基本工具。去年企业远期结售汇效果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汇率分析向后看。人民币升了,企业就想当然地认为还会升,从而做出错误的决策,特别是在较低的价位上结汇。银行的营销人员也经常用过去的汇率走势说服甚至诱导客户决策。事实上,要基于自己对未来的汇率预期,与银行结售汇报价作比较,然后做出是否使用远期结售汇。

    第六,尽量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最近人民币区域化步伐加快,人民币在边境贸易中被广泛使用,一些国家将人民币列为自由兑换货币,还有一些国家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有关部门也把人民币国际化提上议程,着力推动在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例如,去年底中韩签署高达1800亿元人民币的双边货币互换,以人民币为主;在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中,提出探索在出口信贷中使用人民币;在金九条中,提出在粤港澳贸易以及云南、广西与东盟贸易中试点用人民币计价结算。用人民币计价结算可以起到与汇率风险基本隔绝的效果,企业要及时了解有关改革和政策的动向,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多使用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