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美国的美元汇率大棒


    美元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美元汇率决定其他货币走势。在1999年欧元启动后,美元对欧元先遽升后大贬,有效地抑制了欧元的挑战。在2009年,美元汇率有可能再次成为美国的战略工具,维持美国的金融霸权,包括货币霸权。

    2008年美元汇率实现了大逆转。美元贬值始于2002年初,历时6年半。美元对七种主要货币的指数从110左右一度跌破70,欧元对美元汇率从0.9一度升破1.6。然而,就在次贷危机愈演愈烈的2008年7月,美元却开始反弹,尤其是9、10月,在危机演变为全球金融海啸之际,美元加速反弹,对几乎所有货币全面升值。在短短的4个月时间里,美元指数升值超过20%,美元对欧元升值更是超过25%。

    当今世界上,美国是唯一能够通过政策真正左右甚至操纵汇率的国家。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这决定了美元长期走贬的趋势,因为贬值能够帮助美国实现债务消失。为了实现美元的有序贬值,需要美元汇率和美元资产走势的配合。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在过去近30年里,美国股市和汇市走势相反,股市涨美元贬,股市跌美元升。这一现象表明,美元汇率与美国股市进而与经济基本面是背离的,美元汇率被另一只手所左右。仔细分析不难发现,每一刻、每一天,美元汇率都是由市场决定的;但是放眼长期,美元汇率基本由美国的汇率政策决定,而后者服从于美国的国家利益。

    在过去6年多时间里,美国利用强势美元政策的幌子,逐步实现了美元的有序贬值,而没有发生短期剧烈贬值。在2008年,情况更是如此。1月初,美国智囊机构国际经济研究所抛出亚洲版广场协议,指出美元贬值进入第二阶段,要求亚洲国家和石油输出国货币对美元大幅度升值,而美元对欧元等欧洲货币回稳。这与实际的走势基本一致。和以往不同,2008年一季度,美元对日元探低至97以下,贬幅超过对欧元的贬幅。这预示着亚洲版广场协议正在起作用。12月份,美元对日元更是跌破88。

    在危机时期,除了国家利益,美国的国际战略需要也是左右美元汇率政策进而美元汇率走势的关键因素。美元在2008年7月的反弹和12月初的反转,都是美国有关政策作用的结果,和经济基本面基本无关。7月份的美元反弹成功帮助美国实现资本回流,直接缓解了欧元对美元国际货币地位的冲击,并把危机导向新兴市场国家,成为全球金融风暴的第一步。12月中旬,麦道夫欺诈案曝光,美国国会第一次否决对汽车业救助方案,美联储降息幅度出乎预期,直接使美元汇率掉头,由急升到急贬,并引发全球市场新的一轮动荡。

    在2009年,美元汇率可能成为美国实施国际战略的重要工具。作为战略工具,美元汇率意在实现打击欧元和打击包括中国内在的新兴市场国家两个目标。如果要实现上述目标,美元2009年极有可能呈现强势货币特征,尤其是对欧元等欧洲货币继续升值,对主要亚洲货币可能会略有走弱,在上半年不可避免会有异常起伏和波动。

    做出上述判断主要基于以下两点理由:

    一是过去几年美元的贬值威胁到了美元的霸权地位,美国需要利用美元升值来打压欧元。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但如今已经蔓延至全球,导致世界经济危机。在此次危机中,其他国家受到的伤害比美国更大,美国有实力实施强势美元。此外,过去几年的美元贬值,以及12月份的继续转弱,为拉升美元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二是美元汇率的跌宕起伏会使得包括中国在内和美国绑在一起的国家遭受严重冲击。美元汇率适合作为战略工具,因为同样的汇率变动,对美国的影响要比其他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小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