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在摸索前行


 

升民视点八十二

依然在摸索前行

 

每逢年关,必有盘点,也有媒体借机推出热点或者十大新闻之类以吸引眼球。然而,今年的媒体盘点多少有些特别,最直接的理由就是,东西太多盘不过来。

《媒介》编辑部也是如此,和上一年相比,一是领域增加很多,广电的、平面的、通信的;二是内含的事件内容很多,雪灾、地震、奥运以及金融海啸,兴奋点一个接着一个,最后,编辑部终于体味到什么叫做“兴奋疲劳”。

领域太多了从何而说起?有的时候想集中在某一两个领域细说,但是,遭遇到读者的反对,认为我们的视点不全有失公允。所以,我们今年的盘点居然开列了十二个领域,目力所及一网打尽。

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四大媒体领域,编辑记者一一道来,最后还放上一个“宏大叙事”,回顾广告市场去年情况,再说今年趋势。言及媒体经营,广告依然是不可动摇的支柱。近日公布的广电经营额,统共1400亿元,其中广告收入占了七百多亿元。然而,传统媒体的广告经营肯定是越做越难,不过,看盘点文章,在迷雾重重迂回曲折当中,也透射出点点亮光。

我认为,无论是广电媒体还是印刷媒体,应对2009年动荡不安的变局,不妨重新审视自己的经营定位和发展战略。不久前遇到江苏的一个报业经营主管。他掌管的报纸属于省级经济类报,早些年曾经定位于“具有亚洲影响力的专业报”,这样的定位不但难以实施,同时致使报社的资源朝着这个不合理的方向倾斜,日子越过越难。去年报纸转变定位,开始服务于地市,结果寻获了新的市场。本期关于杂志的盘点,也有一个好例子,专业杂志市场狭小,但是,与专业的数据服务机构合作,开辟了新的产品,也找到了新的需求空间。这说明传统媒体越是面对艰难时局越不能消极地坐以待毙,而是应该努力创新,调整定位,转变思路,山穷水尽之日可能就是柳暗花明之时。

新媒体领域历来都是盘点的重头,互联网、数字电视以及新老结合的户外都有记者着墨。不久前有关部门公布,中国的网民达到2.9亿,可谓是世界最大的互联网群体。数字电视的整体转换年底突破5000万户应当不成问题。当一项技术所带动的产业形成规模,社会关注的焦点往往不是技术的先进与否,而是新技术所带来的相关利益:用户关心使用的便捷安全以及速度,管理者关心信息的开放与舆论操控,而经营者,始终关注的是商业模式的形成与演变。作为媒体的互联网,主要的收入依然离不开广告,而作为商业平台的互联网,在B2C或者B2B中一日千里,这一点与电视媒体有点相似。许多电视台广告收入开始遭遇天花板,然而,一旦开辟了“购物频道”,经营情况发生急剧变化,收入迅速上升,同时也带来一个尖锐的问题,媒体应当如何给自己定性?“产业化”的话题虽然老旧,但是,并不意味着核心的问题已经解决。

新技术带来新的突破,也必然产生重新界定属性的问题。手机电视即是如此。2008年底,两种不同形态的手机电视同时出现在人们面前。广电的CMMB继续攻城略地势如破竹,通信的3G发牌,三股力量气势如虹。广电与通信的屡屡碰撞引发了融合的讨论,2008年初所发的中央文件号召三网融合,一年过去还是没有太多的动静。那么,进入2009年,手机电视会从去年的两大阵营的对峙走向融合吗?

“数字化”已成定局,组织重构的“集团化”也告一段落,2009年随着国力的增进,“国际化”的话题再度提起。与过去抵御外来资本的弱者呼吁以及外宣包装的“走出去”工程不同,可能预示着更加实在的更加主动的资本和团队的同时出击的“走出去”?

凡事皆有可能。

2008年,大事之年感到一种亢奋之后的疲惫。面对2009年,许多媒体管理者说感到说不出的迷茫和焦灼。在纪念开放改革三十年迎接国庆六十年之际,耳边又响起了先人摸着石头过河的话语。六十年弹指一挥间,一个大国冉冉升起,许多传媒人为之释然,以为终于过河了。问题是,我们对于未来,依然是一片模糊。曾经以俄为师,后来又自我封闭自我膨胀,到最后又以美为模。但是,学生未起,老师一个个倒下。后进者不怕高山险阻路途遥远,怕的是没有导师教诲罗盘指路。六十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在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如何从有到富?如何从大到强?

2009,迎接共和国六十华诞,作为共和国公民身份的传媒人依然需要摸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