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关村到硅谷的空中暇想


     为参加《硅谷指数》发布会和研究“硅谷与中关村的联系”,我于2月18日登上了飞往美国旧金山的飞机。长达十余个小时的飞行中,我抓紧时间为未来两周的访谈“做功课”。在看了李信麟、朱敏的资料以及《硅谷优势》这本书后,我更深地感觉到,这次美国之行来对了。

     李信麟是1955年来美国闯荡的第一批中国知识移民,当时年仅18岁。1969年,李信麟与他人合伙成立了魔鬼系统公司,开发出了能与IBM球形打印机相抗衡的菊轮型打印机。当时IBM的打印机一秒打14个字(母),ATNA的只能打10个,而菊轮式打印机却可以打出30个。1972年,施乐公司以2700万美元的高价收购了魔鬼系统公司。这是硅谷早期的成功模式之一,更是华人在硅谷成功的最早案例。1973年,李信麟再次与他人合作,成立了奎茂(Qume)公司并领先于打印表设备行业。1978年,奎茂以1.46亿美元的“超乎寻常的高价”(报纸评语)卖给了美国电话电报公司(ITT)。就是这样一个创造了早期华人硅谷神话的人在接受《亚洲周刊》采访时称:“没有中国人,硅谷就不能称其为硅谷!”许多人对李信麟这句话不以为然,但我认为他可能讲出了一个很少有人关注,也很难有人相信的事实。我们这次去硅谷,就是要对这个事实看个究竟。

     朱敏是中国大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后到美国留学,并且在硅谷成功创业。他于1984年考入斯坦福大学,1991年创办了Futur Labs公司,三年后以1200万美元卖出。1996年创办了WEBEX公司(美国网讯),2000年网讯在纳斯达克上市。2007年,网讯以32亿美元卖给了思科,这是一个在网络会议领域曾与微软三次较量并最终获胜的人。也许因为朱敏上大学之前曾在农村插队八年,因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诚:如果当年我没去美国的话,那么我可能就是一个民营企业家了。我应该是和鲁冠球同一个时代的人。我惊讶于朱敏将民营企业家平等看待于硅谷的成功创业者,这种意识和观点在留学生中是少有的。不仅如此,朱敏还认为:中国今日VC(风险投资)三分天下(即国际大VC、海归VC和本土VC三分天下)的投资环境,会转换为海归VC与本土VC相结合占主流的投资环境。他创办的“浙江大学国际创新研究院”,就是要为海归与本土的结合提供一个平台,他要在退休前再干一番事业。朱敏正是我们了解硅谷与中国高科技产业互动状况的一个重要对象。

     美国人写的《硅谷优势》一书中,专有一篇文章讲的是硅谷里的技术移民。作者描述了印度软件工程师和以华人为主的亚洲工程师在硅谷的数量、地位和作用。作者列举的案例和数据少有中国大陆华人在硅谷的情况,但她看到了大陆华人越来越多,作用越来越大的趋势。书中这段话是这样写的:

     “今天,在硅谷移民企业家中,发展最快的要数来自中国大陆和印度的移民。特别是华人,在当地大学的计算机系和工程系中以及在该地区已经成立的公司中,越来越引人注目。尽管,相对来说,他们还是硅谷的新人,但是他们已经准备好沿着台湾前辈的道路走下去。许多人已经创办了自己的公司,而且他们在中国官员和诸多大学的积极努力下,在中国市场美好前景的强烈刺激下,已经开始将纽带伸回国内。”

     深入了解书中所描述的状况,恰是我们研究《硅谷与中关村的联系》这个课题以及这次踏上赴美飞机的任务。


 

我的相关日志:

2009-02-18 | 宁波要从“三江口”走向大海
2009-02-16 | 大批硅谷精英已回归中关村
2009-02-12 | 破解中华文明在硅谷发展历史中的密码
2009-02-11 | 解读硅谷与中关村的人脉密码
2009-01-22 | 要以“产业主导权”统领新时期的产业规划
2009-01-09 | 区域崛起与区域咨询师的作用
2008-12-19 | 改革开放三个十年:科学、民主与市场经济
2008-12-17 | 科技咨询业发展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2008-12-15 | 77级大学生用餐制度的变化
2008-12-24 | 创业型就业与创业型大学
2008-12-01 | 中关村与硅谷对话:“硅谷网络”与长城所
2008-11-19 | 知识分子要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基础
2008-11-08 | 创业是一个促进经济发展的全球性议题
2008-07-01 | 80、20和4——创意的帕累托平方法则
2008-06-23 | 五龙潭游记
2009-01-24 | 应该把中国春节推向全世界
2009-01-23 | 奥巴马将成为伟大的美国总统
2008-03-12 | 我的美国之行
2008-01-25 | 与美国加州圣荷西州立大学江宇应对话
2008-01-22 | 硅谷印象
2009-01-04 | “深高新”将建成世界一流园区
2008-12-08 | 与拖拉机基金副总裁讨论如何培养世界顶级分析师
2008-12-03 | 机遇大于挑战---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关村带来的冲击
2008-11-06 | 战略与策略、创业与守业之分
2008-11-05 | 参加《北京志·中关村科技园区志》首发式
2008-10-20 | 考察剑桥科技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