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流沙河先生的首次晤面



与流沙河先生的首次晤面
竹林听风(2009年3月15日夜)

今天,是让我们川师大文学院〇八级几个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难以忘怀的一天——我们见到了属于我们的研究对象的流沙河先生。
本来,我们几个到玉林是要给龚老师整理书籍的。
在整理的过程中,我无意间看到一本由流沙河先生题写书名的书上有他老人家的照片,就指给龚老师看。
龚老师说:“你们想要去见流沙河吗?”
“当然想了!”我很兴奋。
“今天陶姐要给沙河老师送一本书去,你们一起跟她过去吧,照个相。”龚老师淡淡地说。
“哈哈!”我觉得自己快乐得都要跳起来了,与研究对象的见面竟来临得这么突然。
另外几个同学一听说要见流沙河先生,都是一脸的兴奋,干活更欢畅了。
去流沙河先生家的路上,我们还谈论着,见了“大家”该怎么办呢?
流沙河先生写的文章,我自己只是知道课本上曾经学过,具体什么篇名可不记得了。龚老师提醒说,初中课本有篇《理想》是流沙河先生写的。
我喜欢他写的《就是那一只蟋蟀》,写得真好。
“就是那一只蟋蟀,钢翅响拍着金风,一跳跳过了海峡,从台北上空悄悄降落,落在你的院子里,夜夜唱歌……”真地很好。
“想起雕竹做笼,想起呼灯篱落……想起妈妈唤我们回去加衣裳,想起岁月偷偷流去许多许多……”简约、蕴藉、优美。
陶姐在“余宅”敲门的时候,我们在门外走廊里都很不安:不知道会不会让先生很反感,忽然来了这么多人,也没有打个招呼……
大家有些怯生生地笑着,用眼神互相鼓励着。
“这是龚老师的学生,今天帮他搬书,顺便来看下您。”等余宅的门打开,陶姐看着我们几个,轻松地低声介绍我们。
“进来坐,进来坐。”流沙河先生笑着。
一位干净、温和的老人,很瘦,很亲切。
我们看到门口有几双摆着的拖鞋,有些局促。
“不用换鞋,没有那么多鞋子,直接进来坐。” 干净、温和的老人向我们这一群不速之客发来了邀请,我们的胆子终于大了起来。
客厅里,有一张长沙发、三张单人沙发。我们七个人,挨挨挤挤地走进去。谁也不好意思坐下去。
“挤着坐吧,位置不够。”老人的细细的川音。
我们几个女生挤着坐在一张沙发上,男生就坐在另外的沙发上。
先生坐了下来,开始对我们说话。
“你们的龚老师是个好人。说是个好人呢,有两点。一是他品德好,二是他做学问认真。我们交往了二十多年了,他一直都很努力,人也认真。你们跟着他能学到东西。现在的问题就是,学业和就业这两个完全不搭界。”
老人双手比划着:“不是有了学业就能就业,而是有了学业也不一定能就业。你们又必须完成学业才能就业。我大学才上了三个月,啥也没有学到呢,就解放了。老师的指点更别说了。你们要正规得多啊。你们比我机会好啊。”
客厅里有书、有画,还有字。书放在电视柜上,翻开的。画挂在墙上,不大。字也是挂在墙上的,不多。
厨房里流沙河先生的夫人吴老师正在做饭,也许已经做好了吧,香味在客厅上方萦绕着。
流沙河先生说话的声音不大,但很清晰,慢慢的,不急不躁。听他说话、看他笑,像是一种清风——春天的微风,让人舒服,回味无穷。
龚老师总是要求他自己,在伴随大师并为大师成功无偿服务的过程中朝大师的境界靠近。我们的这次朝拜大师,也正是一次学习大师的机会。
正想着,流沙河先生幽默地说着“再见”了:“我想请你们吃饭,但是你们的口味大,只好不请了。你们自己去吃吧。”
流沙河先生的意思,是他们家里的饭菜的味道都很清淡,而我们却要吃麻辣等味道大的东西。再说,突然添了六七个人的饭菜,倒真不容易马上操作。我们一群,在欢笑声中告别了余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