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汉文字缘之六
对于有关戏剧理论,很少上网求证?因为从理论和作品曾重点关注,虽写过一些,那是过去的辉煌?不必挂齿。何况人要面对现实和眼前。
曾听一位有戏剧理论的老师以自己为例讲:他说与文友合作写了湖南历史人物的戏剧;报上级领导,很快得到主题不错,可以排练,但要突出人物还需完善。作为戏剧理论的文人能得到肯定和排练,谁都会心喜?便和合作者按艺术规律把人物个性、人物结构、舞台场景、人物语言等进行完善。而轻视了对历史人物的历史资料的真实,使熟悉历史的观众有误导之感;出现了艺术真实和历史真实的脱节,没有有机结合,造成流产。他自叹这是一生的悲哀。
同时,他给他的学生就个人悲哀给予提示:人一生的身体、生命有限,要像登山一样,每天要留下脚印;可以说是个人的丰富人生,也可以说每天的练笔;到了山顶要总结,那些是规律?那些是价值?在整理时要分类归挡,再像埃及的金字塔,先在规划的地基范围内铺一层一层基石,直到有观赏美的塔尖和塔峰;其中有力学和结构,也有专业和系统。从我个人和我所讲,是否悟出一个道理:要像曹雪芹那样,他一生有很多文字,说是事实也是,说是基础也是,说是旁证也是,但他的未完成的《红楼梦》,不但是文学、艺术,理论和学术方面有独特;红学就是实证;同时,政治、经济、民俗、文字、爱情、家庭等都有参考和借鉴。如果喜欢写文字的人一生能写一部《红楼梦》,可以对自己说:我没有白来人世!也对得住母亲的生育、父亲的呵护、父母的共同抚养。
对戏剧中的艺术人物形象,相对其他艺术文体表现形式是有一些难度,不说导演对舞台的场景布置和协调,不说对演员的建议和要求等;从文字借人物的语言呈献艺术人物形象是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对社会生活和现实中的模特人物要有深刻的思考;尤其是用人物的个性语言,是要文字功底和独特的表现。
有幸关注过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人;这里避谈有关政治话题。他写的戏剧、戏剧人物、戏剧技巧、戏剧剧情等是有参考和借鉴。
有关他的资料和戏剧,我是从一位书店老板那里买的盗版。还有用一些大字报和民间口述,很少从主流媒体报道的新闻、时事、资料、文献中宏观整体思考写成的《文化大革命十年史》;从尊重写者花时费力,应谢写者?从历史的宏观全面立体思考分析是有参考和借鉴,哪怕是负面的。
从诺贝尔文学院对他的评价:“其作品的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艺术和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是否是对他的中文小说艺术的肯定。这里不说中文小说可以通过他获奖让全世界更加关注中国文学,不说他因其他原因离开他出生和有他亲人的祖国,也不说他获奖理由和凭中文小说获奖的内容;从他的文字表现技巧,把绘画艺术用在舞台上的场景,用语言反应典型和个性人物形象,有这些艺术表现基础,对后来写长篇是有益。个人对于长文很少看,有时间和习惯关系,何况不是专长评论;所以对他的长文连介绍也不愿花时间,但他的戏剧艺术中有画的艺术和语言艺术是可以参考和借鉴。
从我的老师和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人,可以说有戏剧理论和戏剧艺术,是否能有两点启示: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关系,戏剧理论与戏剧艺术的关系;对喜欢写文字的人,怎么处理这些关系有参考和借鉴。有了这些基础,登山还难吗?可能网友还会记起一位职业政治家所说的一句经典:要革命,必须要有革命理论。同时,理论要与实际有机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