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感录:《中国人的劣根性》一文读后感


                   《中国人的劣根性》一文读后感
                                                     作者:石岩壕

    几次下笔却几次不成,这是我读了丽娜女士《对话中国人的劣根性》一文后真实的感受。原因其中有一条,不能草草了事。对于过长的文字我向来厌烦,对于真实精彩能引起共鸣的文章则另当别论,且百读不厌。面对丽娜女士发自肺腑的文字,作为对我的信任,作为读者、文友,我怎能敷衍或无言以对呢?遗憾的是,我的读后感拖延了时日。虽然期间有我个人的原因,但此读后感,必定是真实用心的,我不会再次破坏自己的风格。
       
    《对话中国人的劣根性》文章中有几个论点,但中心还是一个主题中国人的劣根性。人的劣根性与生俱来,上天造人的时候就烙上了印记。不过中国人的劣根性却可怕的很、顽固的很、奇怪的很,难于理解的很。柏杨关于这方面的阐述已经家喻户晓。我相信每一个正直的中国人,只求解答而不是反对;同样,丽娜的观点正是对中国人“劣根性”炮轰的延续。她从自身的视点,从大陆的角度,对当今社会种种现象一种深度的思考。确切地说,是一种呐喊。敢于呐喊,是因为正直、因为无私、因为磊落。还有正如丽娜所说,怀着对祖国深深的爱。通读此文之后,我可以肯定,对话中国人的劣根性文字的出发点,除了善意的批评,还有弥足“珍惜”——深刻批判着我们时代生活的人,才会更加珍惜我们的民族。这是原文。这与柏杨的原始动机一样的明了,一样的自信和坦诚。以我之见,实在难能可贵。我深深感到,这是一篇力作。
       
     中国人的劣根性表现在哪儿?
       
     文章先从诗歌为切入点,“有个性的诗歌能发的出来吗?发到网上都给封杀了,更不用说刊登在传统媒体”,显然这里点到是文章的主题。要么成为天才,要么成为“高级的工匠”。作为工匠的稿费不会少,名气不会低,再冠以某些亮丽的头衔,就可以招摇过市,甚至名扬海外。咬文嚼字之辈,谁曾不想?问题是“高级工匠”的文字中是否有思想性、艺术性,闪烁独立自由精神的本质性吗?
      
    上有祖训,下有祖制的中国传统的熏陶模式,中国人确实习惯了、钝化了。按部就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朝朝暮暮,只要炕头热乎,有个工作,似乎已是人生莫大的快活。只要不缺钱,其他的可以不问。“缺少了活力、锐气和霸气”应该是预料之中。难怪作者发出了“传统的教育让人的思想趴下,诗性的凝练使人的精神站立”的呐喊。通观作者诸多诗文中这般的呐喊还少吗?用诗的载体抒发深层面的主题,唤醒人们的良知。作为女性,用她并不弱小的声音,呐喊,呐喊,再呐喊!这是何等的勇气,何等的精神?仅此角度,须眉的我真是惭愧之至!
      
    男尊女卑的观念在中国人的骨子里深埋且发酵的厉害。妇女节不过是让女人们有一个早点下班回家的理由。“堕胎”也罢,“中国社会男女婴儿出生比例严重失调”也罢,几千年来的思想观念的束缚,可谓坚固。今天社会喊着男女平等的口号,不过是纸上谈兵。而纸上谈兵的结果没人不清楚。问题是当今文明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依然成为主流,实在百思不解!

    看看中国人对权利极度的顶礼膜拜。古代中国的权力之路,有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科举制的选拔。若考上一个秀才,真是光耀祖宗、威风四方。今日之读书,似乎这样的味道仍然可嗅,千军万马直奔独木桥,场面很壮观,结果却惨烈。成了官员的人,十年寒窗赚回。“学习是为了做官,为了走仕途”。问题是,人生教育、国民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丽娜谈到的“国人的自虐性”问题,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这种劣根性体现了如何谋财害命的全过程。“某些奶业集团有两条生产线,供应奥运会和香港的牛奶是绝不含三聚氰胺,而我们大众喝的牛奶里就含有三聚氰胺”。如果这是真实的话,如果还是一个正直的人,没有理由不为民众的前途而担忧。我们要为厂商的智商绝对高明、继承了中华民族“智慧”的基因而欢呼。欢呼之后,自己看一下,是民众范畴的,只能自认倒霉!而那些夭折幼婴的家人,确实是最大的受害者,心理层面的阴影将伴随终生,而这样的埋单谁来支付?仅仅是赔偿问题吗?

    只有索取,从无还报。潘河,“这条曾陪伴我的童年嬉戏玩耍,陶冶我的情操,养育家乡祖祖辈辈多少代人,承载着无数历史变迁和历史故事渊源流长秀美的潘河水,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已经彻底干枯了”。面对养育一方民众的母亲河,丽娜的感受可想而知,除了叹息,也只能叹息!近几年地球气候反复无常,给人类带来致命伤害的事例层出不穷。海啸,龙卷风,洪涝灾害频频发生,所有这一切,科学家研究的结论是:人类人为的破坏了地球的命脉,只顾索取,不加保护所致。姜太公钓鱼的潘溪水,如今的潘河,“河床上只剩下那一点乌黑泛着恶臭的污水,像是母亲哭干眼泪后,胸中溢出一滩一洼的污血在向我们诉说着什么”,这样的情景难道不是现在工业社会的缩影吗?貌似“三废问题”,其实不完全是。无锡的太湖,非要到水葫芦猛烈爆发,臭了整个湖,影响了生态环境,才要匆忙投入巨资治污?像周老虎所谓的笑话,我其实很难笑出,单为一个农民说事,实无意义。这样的障眼法,只能骗骗那些按部就班的人。

    《对话中国人的劣根性》一文, 丽娜以惯有的笔法,笔锋犀利,层层剥茧,一气呵成,直至要害。作为读者的我,感觉真是淋漓尽致。“写到这里,心中有点隐隐作痛,眼睛湿润润的”。巧合的事,我也有这般的感觉。“话题虽然有些沉重,可总比那些讲官样话、大话、假话、不知所云的无聊文字,心中畅快舒服了许多。”我想,如果丽娜能用这种清新朴素,随意潇洒,且富含思想、情感和知性的文字风格坚持写下去的话,很为她高兴,同时我也为她担心,善意的担心。

    “有人说,歌颂自己民族的文字是爱,反思是爱,批判也是爱。只有深沉热爱着,并且深刻批判着我们时代生活的人,才会更加珍惜我们的民族。您说是吗?”——丽娜这样问我。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则可叹是,中国人的劣根性太多太甚,可惜如今像丽娜女士这等境界,无私无畏、光明磊落、正直敏锐大写的知识女性,太少了,真的是太少了!

    今天在我喜欢的歌手高峰《飞得更高》的环绕歌曲声中,写下了我的读后感。让思想、精神在音乐中飞得更高更远吧······

        
                                    迟到的石岩壕 2009/3/14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