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奠基工程”企业青年讲座(2)


 

【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奠基工程”企业青年讲座·之二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
 
价值观的问题,对于我们每一个人,对每一个企业,乃至整个国家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一个人来说,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就意味着这个人可以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做出正确的抉择,意味着他是一个有道德、讲诚信、负责任的人,是一个值得信赖、值得托付的人,是一个成功的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拥有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就意味着这个企业正在做强、做大,市场占有率会越来越高,经济效益将越来越好。美国经济学家写的一本广受好评的书《基业长青》,书中写道:“能长久享受成功的公司一定拥有能够不断地适应世界变化的核心价值观和经营实务。”世界500强企业的成功,几乎都是得益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拥有正确的核心价值体系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正在崛起,正在一步一步走向兴旺发达。“人心齐,泰山移”,任何艰难险阻都无法阻挡她前进的步伐。
据英国《卫报》报道,英国负责高等教育的国务大臣发表演讲,要求所有学龄少年接受“英国传统价值观”的教育,作为反对极端主义、建立更具亲和力的社会的一部分。他的理由是,英国是一个多元文化和多种信仰的社会,要想使它繁荣昌盛,就必须强调共同的“核心价值观”。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有过辉煌和荣耀的华章,也有着悠久而深邃的传统文化。中国的先哲们,为构建中华传统价值观进行过不懈的努力。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公有制经济基础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集体主义的价值观代替了个人主义价值观。涌现出了像雷锋那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青年楷模,涌现出了像焦裕禄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干部榜样。“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十年动乱,人妖颠倒。疾风暴雨,冰雪严霜,将人们心中的“秤”击碎了,把人们心里的“尺子”折断了。是非不分,荣辱不辨,好坏颠倒,以丑为美,好人受气,坏人称霸。价值取向的变异,社会风气的恶化,令众多有良知的人痛心疾首。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社会风气也在逐步好转。改革开放使人们的思想和民族精神获得新的激励,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成为时代潮流。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既有利于青年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少数青年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特别是随着他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的明显增强,在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上日益呈现出新的特点。特别是在青年中,错误的价值观正在左右着他们的人生。
第一,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由于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经济基础的变化,特别是私营经济的崛起,必然导致价值取向的分化。人们的价值取向既有个人主义的,也有集体主义的;既有追求升官发财、追求金钱的,又有立志为人民服务的,呈现多元价值混杂的现象。
第二,价值取向的自我化。有人公开提出“价值选择就是要以我为中心”。“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成才”、“走自己的路”一度成了一些青年的座右铬。
第三,价值取向的功利化。价值取向逐渐向“重利轻义”、“见利忘义”的功利化倾斜。有的青年写道:“世界上只有钞票好,有钱的孩子像块宝”。更有甚者,一女大学生写道:“跟着大款走,紧抓住有钱的手”。有些人提出了“到外资企业去,到国外去,到有钱的地方去,到有权的地方去”。
第四,价值目标短期化。目光短浅,不顾长远,只图享受,丧失理想。“有奶便是娘,给钱就转行”。不是“干一行爱一行”,而是“爱一行,干一行,既干着,又看着,有合适的工作就换着”。
第五,实现价值手段利己化。价值取向的功利化、自我化,必然导致实现价值手段的利己化、实用化。为了达到个人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断,无所不用其极。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表明,社会越是分化,就越需要社会整合。同一社会虽然可以有多个层次和多元并存的思想价值体系,但国家层面的指导思想、理想信念、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应当是共同的、一元的。国家的核心价值体系不仅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对每个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施加着深刻的影响。要改变青年存在的扭曲的价值观,就必须强化国家的核心价值体系。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在基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基于构建和谐社会,基于实现全社会党全面小康,高屋建瓴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万丈高楼平地起,打好基础是最重要的。“浇花要浇根,教人要教心”,价值观的教育是最基础,最根本的教育。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无论对于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还是对于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导全社会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端正社会风气的迫切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古老的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随着中外文化交流和碰撞进一步扩大,随着人们思想活动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进一步增强,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部位做出清晰的界定显得越来越迫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正是对人与社会道德缺失的关注与修复。它集中回答了用什么样的标准来引领人们在思想道德上不断提升和进步的问题,让人明白在思想道德领域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从而让正气得到弘扬,邪气无处藏身,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恢复和发展。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一面旗帜,鲜明地亮出这面旗帜,就是要昭示人们不论在社会思想观念如何多样多变的情况下,不论在人们价值取向发生了怎样变化的情况下,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部位是不能动摇的。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我们更清醒、更坚定地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有利于我们更清醒、更坚定地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对于团结、引领全体社会成员在思想上、道德上共同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迫切需要。
共同的思想基础,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国家就会分裂、民族就会解体。所以,任何一个社会都会出于统一思想的需要,提出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我们党历来重视共同思想基础建设。毛泽东强调党要有“共同语言”,社会主义国家要有“统一意志”。讲的就是共同思想基础建设。邓小平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要团结起来、组织起来,一靠理想,二靠纪律,否则建设就不能成功。强调的也是共同思想基础建设。江泽民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强调的还是共同思想基础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多次指出:要增强“民族精神”,巩固“精神支柱”、形成“共同理想信念”。强调的仍然是共同思想基础建设。既然共同思想基础建设如此重要,就需要对它做出科学的概括和清晰的界定,明确其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使之易于为全社会、全民族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更加准确地把握。在社会思想观念和人们价值取向日益多样的情况下,根本的、原则的东西有些时候却容易被自觉或不自觉地疏忽、淡化。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明确揭示了我们共同思想基础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将会推动全社会更加自觉地维护我们共同的思想基础。这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条件。
一个社会要有序协调发展和保持团结稳定,除了建立组织和制度,保障社会成员之间的政治、经济、社会关系之外,还必须形成和谐的文化氛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设和谐文化。我们建设的和谐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为内在规定的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在实践中创新发展。在和谐文化建设中,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才能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才能树立全社会的和谐理念,培育全社会的和谐精神;才能形成全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形成全社会的和谐人际关系;才能营造全社会的和谐舆论氛围,塑造全社会的和谐心态。核心价值体系为人们提供了一整套观察世界、判断事物的基本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代表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价值,它提供了和谐社会建设所需要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具有其他任何价值体系不可替代的高度的凝聚力和感召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有利于人们形成思想认同和共识。人们有了共同的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就有了超越具体利益关系的精神纽带,就能够宽容谅解、求同存异,团结协作地去化解矛盾、消除冲突,增强社会成员的归属感和向心力,促进社会共同体的团结和稳定。
(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需要。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关键在党,在于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本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向世人展现了我们党思想上精神上的旗帜。鲜明地亮出这面旗帜,就是要昭示人们不论在社会思想观念如何多样多变、人们价值取向发生了怎样变化的情况下,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部位是不能动摇的。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我们党更清醒、更坚定地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有利于我们党更清醒、更坚定地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