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能比窦娥还冤吗?


  “实际上,达能原来不想投资,所以让我们投,给他加工。后来看我们做的好了,想便宜拿走。”5日晚上,在全国人代会浙江代表团记者集体采访会上,浙江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披露了“达娃之争”的始末。


  这一番话看似简单,却其实将达能和娃娃哈2年来的暗战原因说的一清二楚。长期以来,达能一直在全世界范围内叫冤叫屈,把自己说的比窦娥还冤,可真正的情况如何呢?在我看来,达能根本就不冤枉,甚至于说,达能才是这场达娃之争“冤案”的始作俑者。


  从1996年,达能这个500强企业和娃哈哈合作开始,一度成为了中国商界的合作楷模,而这种标本意义的原因很简单,达能从进入中国市场开始,就一直扮演着姜太公的角色,稳坐钓鱼台,啥事也不管,就等着娃娃哈给他赚钱,他则只负责数票子,再说了,1996年的娃哈哈不过是达能众多投资中的一个小部分,还入不了它的法眼。可到了后面,它发现娃哈哈做大做强了,自己就不愿意继续只做个点钞机了,而是积极主动的自告奋勇来下山栽桃子。想将娃哈哈这个熟透了的桃子收入自己手中,拿到经营权,但没有得逞。


  这时候的达能可没想过法律途径解决,而是频出阴招,收购乐百氏、收购汇源。表面上看,达能通过大规模收购,加上自己在娃哈哈的股份,已经俨然成了中国饮料市场的霸主。可达能却并没有外界想象中的简单,人家这跨国公司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娃哈哈。


  既然娃哈哈不肯就范,那就搞一场同业竞争来压迫娃哈哈就范。达能这一石二鸟之计可谓用心极深,如果一旦成功,中国饮料市场就彻底被其一统天下,而最终的结果会是什么呢?毫无疑问,就和许多跨国公司收购中国企业的做法一样,打不赢就买,买下来以后就把你变成二线品牌,最终逐步退出市场,取而代之自己的牌子,一劳永逸。可惜的是如意算盘打得不错,可就是达能和娃哈哈的十年蜜月合作中,自己从没真正分析过中国市场,以至于收购乐百氏后水土不服,原本想把乐百氏搞好,从而逼娃哈哈同意低价收购,结果反而硬生生的把乐百氏这个娃哈哈最大的竞争对手给搞成了残废,偷鸡不成蚀把米,给娃哈哈去一大敌。


  这下达能发现自己冤枉了,花了大把的票子,结果还起了反效果,可真是比窦娥还冤枉啊!这时候娃哈哈已经在国内没有了对手,想要低成本收购已无可能,咋办呢?达能这时候开始想到了法律武器,找青天大老爷伸冤。就这样,从国内打到国外,官司一路打下来,搞了两年,连打21场官司,达能估计认为只要搞定一次,就能什么仇都报了,还能霸占中国市场,可谁知道,这达能窦娥般的“冤屈”就是没地方诉,截至2009年2月,所有诉讼战中,娃哈哈以21∶0领先达能。看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包公都是一样的黑面孔。不过看现在的架势,达能还要打下去,看来人家达能的领导在中国别的没学会,《论持久战》倒是拜读了。


  达能真冤啊!比窦娥还冤,不过它的“沉冤”估计没机会昭雪了,否则中国的饮料市场就更冤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