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不仅仅是钢筋水泥的建筑,更是一个人生港湾、一种生活方式、一个家园之梦。畅想自己的理想住宅,也就是畅想未来的生活方式,抒发自己的生活理念,挖掘自己已久埋于心灵深处的那一种家园情结。
购房置业,是为了在都市之中诗意地栖居,也是激励芸芸众生去追逐目标的最直接的原动力之一。梦想需要展示,需要释放,把自己美妙的梦想告诉了别人,那是一种分享,对于自己而言,也在无形之中形成一种压力和督促,让自己在未来策马扬鞭踏上寻梦之旅。关键词好梦 在回望和前瞻之间,在南国冬日的暖阳之下,正是一个放飞梦想的季节。
我们邀请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人士,在这个版面上说出了自己对于“居住好生活”的梦想。每人都有自己各不相同的梦,但也总有共通的地方,也许他们梦中的某个角落正是我们所梦,也许他们所想的一点正是我们所想。
祝所有人都好梦成真。
□ 好生活畅想元素一人有一个梦想 一人有一个居住梦。近日,记者密集采访了广州20多位不同背景的人士,他们的居住梦想每个都是色彩斑斓的,但同时大多也建筑在现实之上,只要条件成熟或经济许可,便伸手可及。整理这些梦想,我们可以发现以下一些所有梦想中共通的元素。
【自然】 采访调查中,几乎所有人都强调对居住环境的重视。 这居住环境包含几部分内容:一是外部的自然环境。凡做“别墅梦”的人都将自己的梦中别墅安排在田园、山畔、海边等地方,许多人特别提到“背山面水”,总之是自然环境资源一流的地方;二是社区的园林环境。大树、绿草坪、水环境等是提得最多的;三是房子本身与自然环境的亲密接触。观景落地大玻璃窗、生态阳台等常被提及,还有浪漫者提出一定要有看得见星星月亮的浴室。 看来,久居了城市钢筋水泥丛林中的广州人,在其居住梦之中都难舍那一份回归自然的情结。
【健康】 调查中,大多数人也对住宅设计本身的健康功能很重视,比如对通风、采光性和室内装修的环保性都特别强调,对社区中运动设施配套的重视,还有多位人士提出家中一定要有健身房,另外一位老人特别强调社区中要有设备较全的诊所和专业医护人员,他还提出大型社区应配套一辆救护车来应急。
【个性】 对住宅的个性化要求也颇为多,不同职业的人士都非常重视与职业相关的功能设计,如文化层次较高的人士都很强调书房的作用,另外,对内部装饰的个性化也是多数被访者所提到的。
【人文】 社区的人文氛围也多次被提及,它包括小区管理所创造出的人文氛围,也包括业主有共同的文化和品味层次。
【方便】 社区的购物、娱乐、教育、运动等配套已成为大多数人居住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成为基础元素。优生活畅想曲
出世之梦宁住公寓不住别墅 姜奕(艺术咖啡连锁店董事长) 我是属于较早便有房有车的人(注:姜奕20多岁时便拥有了小车和别墅),但现阶段我更喜欢住在洋房公寓里,有一套别墅放着没住,因为目前工作比较忙,而别墅太大了,比较难打理,下场雨都要关几十个窗,另外空间一大就容易留住人,呆在别墅里会很慵懒,都不想去上班了(笑),而这公寓就那么100多平方米,自己不会呆得太长,很自然就想走出去。
房子不管大小,我都要让它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我是搞“软”家私设计的,现在的公寓里所摆的大多是自己动手设计的东西,这样既符合自己的品位,同时也可感觉到与自己工作息息相关。现在我住丽江花园的“左岸”,主要是因为这里有郊外的清新空气,可看江景,治安良好,另一方面,开车回市内也不远,不影响工作,更重要的是这里有浓郁的人文氛围——这点我很看重,我之前在上海时就住在领事馆区,也是因为那里的人文氛围很好。
当然,也许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心中还是有很强的“避世情结”的,也就是在背山面水的地方有一方自己的独立天地,清静幽雅地过日子。不过,我想这要等到我在事业上不用再操什么心思,同时也到了一定年龄之后。 我已入了加拿大籍,我想到那时我还是要回加拿大的,在太平洋沿岸的半山买栋别墅居住,因为那里依山傍水,有自然的野趣,平常过一种田园式的生活,很悠闲地垂钓或干点什么;同时它又邻近都市,交友会客挺方便,开车出去不远,生活也很丰富多彩。
实用之梦 社区应有辆救护车
魏公平(66岁,退休) 怎样的居住才是好生活?不同经济条件、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都会有不同标准,从我们老年人的角度看,我觉得有几点是很重要的:
要有医疗设施。现在许多郊外大型社区的购物、生活设施都方便了,就是没有设备较齐全的诊所,更没有一些急救设备,如救护车,这是个缺陷。人老了,身体就难免有各种各样毛病,平时如果有小病看病就很不方便,而有些是突发的急症,那更危险,即使家庭有车,但这也不是专业救护车,家人也不懂专业护理,有些老人可能在送往医院的路上就不行了,所以大社区有个好诊所并配备一台救护车就比较理想。
要有文体娱乐。退了休后,老人希望经常有些文体娱乐活动,这需要社区有场地,且经常组织一下,这样生活就会丰富多彩,有益身心。 环境好。要安静、没噪音,有园林绿化,环境优美。房子要向阳,光线和通风都好,有利于健康,家里的装修材料也要健康环保。自家最好有大阳台或花园,平常摆弄一下花草,养养鱼,多点生活乐趣。
与家人“分而不离”。在经济许可的条件下,老人与子女最好能住同一个社区或者住得很近,步行几分钟之内可以到达,这样老人可以为工作繁忙的子女照顾下一代、为他们做做饭什么的,老人有什么事的时候子女又能及时赶到;但老人与年轻人生活习惯、作息时间不同,分开来住又不会相互干扰。一张超过2.5米宽的大床
一个满是镜子的化妆间 韩剑飞(知名时装设计师) 每个服装设计师的个性都比较独特,对于居住环境、居住空间的要求可能有些独特之处,就我而言,我喜欢房子要足够大,楼层要高,要复式单位,客厅是中空的,空间感要开阔,首层作为客厅接待客人和生活起居,另外要辟出专门空间作为自己的作品陈列展示区,二层则是卧室,属纯粹私人空间,外面有个漂亮的空中花园。
住宅中我最重视的其实是书房,要足够大,有一两面墙上都是书架,上面摆满自己喜欢的书,这个书房我是将它作为自己休息、休闲时的阅读场所,它要与卧室相连,中间做一个由书架做成的活动门,外人看不出来,但看书看累了一推就可以钻进卧室休息,就像地道一样,会给自己一种带点“神秘”、“冒险”的乐趣。书房装修也特别一点,比如说地板我就希望是用金属地板,它的颜色、踩在上面的声音都会给自己一种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力,富有刺激性,刺激自己的灵感。至于卧室,我要求不太高,就是一个睡觉的地方,最关键要能放得下一张大床,我身高1.9米,起码要有一张2.5米以上长宽的大床,才能睡得舒服。
至于房子外面的环境,一是要安静,二是要有布局清雅的园林,有一定的水环境——当然最理想是背山面水的半山别墅,这可能要继续奋斗才能达到。 我不太喜欢成为SOHO一族,我觉得家就应该是一个休息的港湾,因此住房与设计室是一定要分开的,因为我工作时很投入,如果设计室放在家里工作与生活不分,那会感到压力很大。不过我又希望设计室与家相距不远,我接受不了开车都走那么半个小时以上,最好是相距不远,在园林中散一下步就可以到达。
程敏(时装模特) 就近期来说,我希望拥有的是一个在市区或紧靠市区的房子,房子本身不需太大,也不一定是豪宅,但周边生活配套很方便,出门不远就是闹市中心。
我不喜欢住郊区的大楼盘,虽然有些郊外的大楼盘生活配套很齐全,也很方便,但由于我们做这行呆在家里的时间较多,如果住在这样的大楼盘中,自己就会很懒得到市中心去,对于我们来说,会有几个“副作用”:一是如果不经常去逛街、去接触最新的潮流动态,那会使自己失去对时尚的敏感;二是如果住得离市区太远,可能别人找你去演出都懒得去了,会失去机会;还有如果经常闷在家里,那还可能闷出个毛病来。所以房子还是要在近市中心的地方,当然环境也要好,有精致的园林和绿草地。
因为在家时间多,要有一个大厨房,自己可以舒适地弄点东西来吃;要有一个储物间存放东西;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要有一个漂亮的、单独的化妆间,这就不需要在卧室里化妆了,在它里面安装上很多镜子,这样可以从不同方位照到自己,修正自己的形象,化妆间要连着衣帽间,里面存放自己喜欢的衣服。 总之,我的房子要精致,但又很温馨。
如果说远的梦想,那我喜欢有一个独门独户的别墅,以前我曾住在广外附近,经常爬白云山,那时就想,如果在像白云山上的地方有栋漂亮的房子该有多好。情景之梦有个看得见星星的大浴室 陈卫群(广州集美公司设计总监)
我是搞设计的,住过不少房子也设计过不少房子,从我来说,房子最关键是要住在那里有感觉,也就是说,它超越了普通对居住功能的满足,更多是一种精神享受方面的东西,这房子住在其中让自己很心动又很舒服。 而现在能让我最有感觉、是居住最高境界的房子就是能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房子,我恨不得在家里就有像睡在森林里的感觉,能与月亮、星星、小动物等等在一起。
这楼房首先要是单边楼,主要的窗户不用拉窗帘都行的。现在有不少小区也很漂亮,但对面不远就有别人家窗口正对着,你平常只好拉上窗帘,窗帘就把外面的自然景观与房子隔绝了,所以这房子最好是在一线江景或者是一线山景,总之是私密性好又能享受自然的。
现在广州的房子大多重视客厅和主卧室有多大,但我个人最重视的却是有一个大大的浴室。像我这样平常工作很忙,经常很晚才回家,而回家之后又有些是不得不做的事,比如睡觉、洗澡、上厕所,有些人喜欢大卧室大床,但我发现床再大你也只能占据那么一小块来睡。那么像洗澡、上厕所这样不得不做的事,怎样才能让它更愉快、更充分、更舒服呢?其实,人在浴室之中是最放松的,一个漂亮的大浴室可以让生活更精彩,可以放置书架,装有音响设备,可以看电视,还可以上网,你上厕所的时候都可以看新闻或看书;浴室最好要有玻璃天窗,室内可以种上植物,这样你泡在浴缸里可以看得见星星、月亮,听音乐,就好像自己正是在森林中沐浴一样,也许不知不觉就睡着了,多舒服!在繁华夜里看灯河流动
林涛(四方三合律师事务所 律师) 最理想的住宅当然是海边别墅,但那是用来度假用的。另外一个理想居所是在城市之中,在繁华大马路的十字路口,当然也要有一定的距离,基本听不到噪音的那种,还要在10层以上的楼层。 这样,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就可以在大阳台上,远望万家灯火,俯看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流,那种灯河流动的情景,那种运动闪烁的感觉,我觉得很美,很有大都市的活力和生气,感觉到自己与整个城市息息相关、融为一体,在这个时候,遐想一下那一窗灯火的房间里面是些什么人还未入睡,那车流之中某辆车里面会是一些什么人在夜归,很放松,也挺好玩的。 房子要有四间以上,有一个大大的书房,把我那些法律书籍和其他喜欢的书放在大书架上,可以舒服地翻看,这书房要离卧房远些,自己在工作、看书时不会影响家人,也不会受小孩干扰;要有个健身室,可以放个乒乓球桌,有空的时候就可以与家人挥几拍锻炼身体。 小区的园林绿地要开阔,特别是应该有个水流的花园,我曾做过海员出过海,对水还是情有独钟的。
最好能枕一溪蛙声入梦 杨琪(友邦保险公司储备经理) 现阶段的居住问题我家是基本解决了,在一个大型社区中有套三房两厅的单元,绿化环境、商业配套、社区文化等各方面还算不错。 如果说居住梦想,我最希望将来有机会拥有一套乡村别墅,美国式的那种。它离城市不远,车程在20分钟左右可以到达市中心的繁华商业区,工作生活都相当方便。它正对着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溪,远望一片青山和田园,这样每晚可以枕着小溪的欢快流水声和蛙鸣虫叫声入睡。 在白色的栅栏之中,围着一个大大的私家花园,里面种满郁金香、玫瑰等花卉,还养上一些孔雀、兔子等等可爱的小动物,它们是小孩子的好朋友。
别墅是三层的。尖尖的琉璃瓦屋顶,它的色调简单又和谐地融入周边的自然环境之中。它既得自然的野趣,周边又不能太荒凉,是一个社区,但各楼宇之间彼此又相隔一定距离,当地的治安情况良好,同围住有志趣相投的邻居,还有一批年龄相当的小孩子可一起玩。 首层是中空吊顶的高挑会客厅、餐厅,空间开阔,周末的时候、家人生日的时候,可以请朋友来开Party,痛痛快快地玩。一个回旋楼梯上二楼,是卧房、书房等等,三楼则是健身室、大露台等。室内装修装饰不求豪华,但雅致得体,越住越耐看,越住越舒服。终极之梦
房子要全球流动 麦小麦(知名自由撰稿人) 我刚刚搬了新家,从原来一套90多平方米的公寓搬到了一套200多平方米的复式单位,可以说基本圆了自己第二阶段的居住梦想:这里闹中取静,之前我一直都希望拥有一个大大的浴室和一个开阔的健身房,现在的浴室有10多平方米,健身房有30平方米左右。
如果有条件再换房子,我想要连着生活方式一起改变,现在这房子是处在交通便利的市区,方便我们现在的紧张工作和频繁社交。如果将来我们能用悠闲的方式赚到足够的钱,第三阶段的居住梦就是在海边拥有一栋别墅,面海的一边全是落地玻璃,看日出日落,听大海潮音,没有工作时间表,没有人催稿,总生活在优游度假之中。 而的我终极居住梦想是完全摆脱某一地方的房子的羁绊,一家人慢慢地环游世界。比如今天到了希腊,喜欢那里的环境了,就租一栋别墅住上那么一年半载,接着到了瑞士,又住上那么几个月,如果是到了不喜欢的地方,就很快地离开,找到自己喜欢的地方再住一段时间,然后又继续旅程——当然,这需要很强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也不知道我们是否有机会实现,但这确实是我的终极梦想。反调之梦
闲卧西窗看斜阳 王峥(公务员) 许多人买房也许喜欢东南朝向的,但我更喜欢西南向。因为我最爱看的,是夕阳西下那种浪漫、温暖而又有那么一点点凄美的暮色,房子要有一个大大的阳台,可以在阳台上放上一张木摇椅,黄昏的时候,优游地躺在摇椅上看落日,一边喝咖啡或红酒,这种感觉一定很棒。而如果是朝东南的房子,早上一大早太阳就照进房间把自己弄醒,不适合我们这种“夜猫子”的作息习惯。
房子要采光通风性能良好,有落地玻璃做的大窗户,整个房间要显得十分通透。整个小区要配套完善,园林做得精巧,特别是要有一些高大的榕树,我不喜欢住高层,宁愿楼层低一些更能亲近园景。地段上我倾向于在海珠区,主要是离父母近一点,另外小区一定要离马路较远,不受车流噪音干扰。□ 记者手记让我们快乐地做梦 做梦大约是人们最快乐的事,就连请别人谈梦想的采访也是格外愉快的。
听着大家眉飞色舞地描述他们心中的理想住宅,那些“梦想屋”中一个个生动的细节,那些“空中楼阁”中一份份浪漫的情调,自己也不知不觉被一些奇思妙想所感染,自己心底的朦胧的梦想一点点被唤醒,变得更加清晰。 生活的重负已让我们失去了太多美妙的幻想和梦境,冷酷的现实已让我们渐渐不敢轻易做梦。所以,别草率对别人特别是对自己说“痴人说梦”,让梦想有更宽松的生存空间。其实,有梦的生活才有乐趣,追梦的人生才会进步。愿天下所有人都好梦成真。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