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两会精神
——科学发展体会
在继续学习2009年两会精神的时候,又领悟到了很多的新东西。有些可以用言语表达出,有些还在自己的脑子里,处一种混沌的状态。在上一篇文章(《两会精神是什么》)中,我从心理渴望和精神需求的层面,认为2009年两会所传递出的最重要的一个精神就是希望与信心,现在我依然还是这样的认为,只是如果更具体的一点讲,到底今年两会的精神是什么,我想那就需要认认真真的去读一读两会上的那几个报告了。一是《政府工作报告》,二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三是《关于200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0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四是《关于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五是《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六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我在上一篇文章(《两会精神是什么》)对政府工作报告和人大工作报告的主题进行了摘录,以更准确的来揭示今年两会的精神。如果用一段话来表述政府工作报告的精神的话,我想或许可以用政府工作报告中那段“2009年工作总体部署”来概括。即:“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我们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克服困难,战胜挑战。……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深化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6%以内;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4%左右;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当然,做好今年政府工作的几原则也应算是精神重点内容,即:“一是扩内需、保增长。……二是调结构、上水平。……三是抓改革、增活力。……四是重民生、促和谐。”
另外,如果全面概括2009年两会精神的话,也不能忽略其它几个报告,由于在上一篇文章(《两会精神是什么》)中我已摘录了政府工作报告和人大工作报告的主题,这里就不再重复了,下面将其它几个报告的主题摘录一下,共同学习。
[a]《关于200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0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
一、200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
(一)财政收入增长及超收使用情况
(二)中央财政主要支出项目执行情况
(三)财政宏观调控积极有效
(四)抗灾救灾保障有力
(五)财税改革稳步推进
(六)财政管理不断加强
二、200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
(一)当前我国经济财政形势
2009年我国经济发展既面临严峻挑战,也蕴含重大机遇。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全球经济增长减速与国内经济周期性调整叠加在一起,短期困难与长期矛盾相互交织,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难度加大。财政是国民经济运行的综合反映。
(二)财政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总体要求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扩大政府公共投资,着力加强重点建设。二是推进税费改革,实行结构性减税。三是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促进消费需求。四是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五是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2009年增加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是主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项重大特殊举措,是必要的。
(三)中央财政主要收入项目安排
(四)中央财政主要支出项目安排
1.农林水事务支出3446.59亿元,增加744.39亿元,增长27.5%。2.教育支出1980.62亿元,增加382.08亿元,增长23.9%。3.医疗卫生支出1180.56亿元,增加326.11亿元,增长38.2%。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350.69亿元,增加607.1亿元,增长22.1%。5.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493.01亿元,增加311.11亿元,增长171%。6.文化支出279.75亿元,增加26.94亿元,增长10.7%。大7.粮油物资储备等事务支出1780.45亿元,增加675.35亿元,增长61.1%。8.科学技术支出1461.03亿元,增加297.74亿元,增长25.6%。9.环境保护支出1236.62亿元,增加196.32亿元,增长18.9%。10.公共安全支出1161.31亿元,增加285.54亿元,增长32.6%。11.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1080亿元。另外,12.国防支出4728.67亿元,增加627.26亿元,增长15.3%。13.交通运输支出1887.2亿元,增加286.91亿元,增长17.9%。14.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313.61亿元,增加96.96亿元,增长8%。15.国债利息支出1371.85亿元,增加93.16亿元,增长7.3%。
(五)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支出安排
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转移支付力度,落实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推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将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性支出,简化为税收返还、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三类。
三、坚持依法理财,强化科学管理,确保完成2009年预算
(一)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二)深化财税制度改革。(三)切实加强财政管理和监督。(四)狠抓增收节支。
[b]《关于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一、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一)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二)价格涨幅逐步回落
(三)“三农”工作进一步加强
(四)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
(五)改革开放迈出新的步伐
(六)民生工作和社会事业得到加强
(七)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加快
(八)抗击特大自然灾害取得重大胜利
二、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民生得到较好保障。——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
三、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扩大财政支出与结构性减税相结合。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积极作用。保持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着力扩大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搞好经济运行调节。
(二)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的好形势,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1)加大投入力度。(2)稳定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3)促进农民增收。(4)稳定农产品价格。(5)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三)加快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进一步增强经济竞争优势。(1)组织实施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增强自主创新能力。(3)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4)促进服务业改革与发展。(5)大力推进企业重组。(6)采取更有力措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7)着力解决交通运输“卡脖子”路段,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
(四)继续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差距、优化生产力布局。(1)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新开工一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巩固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成果。(2)继续推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优化升级,推进粮食和农牧业生产基地建设,振兴装备制造业,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3)加大对中部地区优化结构和深化改革的支持力度,落实国家已经出台的政策,加快粮食、能源原材料、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体系建设。(4)推动东部地区加快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体制创新,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先进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注重发展海洋经济,形成新的竞争优势。(5)大力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发展,使这些地区的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6)促进区域间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梯度转移,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7)制定和实施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分类调控的区域政策、各有侧重的绩效评价考核办法。
(五)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1)稳步推进价格改革。(2)深化投资体制改革。(3)加大财税体制改革力度。(4)稳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5)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千方百计促进外向型经济稳定发展。(1)走以质取胜、集约化、多元化的发展路子,努力保持进出口稳定增长。(2)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3)加强境外投资的规划和政策引导,积极稳妥地推进企业对外投资合作。
(六)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1)加强重点工程建设。(2)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4)完善法规政策。(5)严格考核监管。(6)全面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七)加大改善民生力度,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1)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2)加快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3)加快实施城乡保障性安居工程。(4)加强收入分配调节。(5)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6)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7)继续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扩大易地扶贫搬迁、以工代赈规模。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
(八)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努力增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1)优先发展教育。(2)着力加强公共医疗卫生。(3)大力发展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体育等事业和旅游业。
(九)扎实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为灾区群众安居乐业打好基础。(1)全面推进民生工程恢复重建。(2)加快交通、通信、能源、水利、流通等基础设施恢复重建。(3)结合群众就业推进产业重建。(4)加强组织协调,推动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顺利实施,进一步做好对口支援工作,优化对口支援方案,及时研究解决恢复重建中的重大问题。
[c]《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一、坚持服务大局,依法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坚持以人为本,依法维护人民权益
三、坚持从严治院,加强人民法院自身建设
四、坚持改革创新,完善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
五、坚持接受监督,切实维护司法公正
2009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的关键一年,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
一是着力服务大局,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司法保障。
二是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法治环境。
三是着力保障民生,重视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难点问题。
四是着力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五是着力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政治业务素质。
[d]《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2008年检察工作的主要情况
一、充分发挥打击刑事犯罪等职能作用,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依法打击刑事犯罪。坚持对轻微犯罪落实依法从宽政策。坚持把妥善化解矛盾贯穿于执法办案的始终。
二、深入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着力查办职务犯罪大案要案。着力服务于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着力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
三、强化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维护司法公正和法制统一
加强刑事诉讼法律监督,重点解决有罪不究、违法办案、侵犯人权的问题。积极开展民事审判和行政诉讼法律监督,重点解决裁判不公的问题。强化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法律监督,重点解决超期羁押和减刑、假释不当等问题。严肃查处司法工作人员职务犯罪,重点解决司法领域中的腐败问题。
四、坚持执法为民,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注重保障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注重服务和保障民生。注重完善和落实便民利民措施。
五、加强对自身执法活动的监督制约,保障检察权依法正确行使
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自觉加强内部监督。
六、大力加强检察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和法律监督能力
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突出抓好领导班子建设。推进队伍专业化建设。狠抓纪律作风建设和自身反腐倡廉建设。加强基层检察院建设。
2009年检察工作的主要安排
第一,着力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第二,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三,更加关注和保障民生。第四,全面加强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第五,深化检察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第六,加强高素质检察队伍建设。
链接:
2009年两会精神
评论
4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