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亚洲科技新秀的崛起
韩国、新加坡、台湾和香港被誉为亚洲“四小龙”,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的迅速崛起,与重视教育和科技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它们走的共同道路是从科技“引进型”到“改良型”,进而向“创新型”的梯度发展。
韩国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科技体制的基本框架,为工业经济起飞奠定技术基础。在实用技术方面以科技引进为主,推动出口导向工业化,实现经济起飞。70年代是发展改良型技术,配合重工业的优点发展。为此,韩国设立了许多研究机械、冶金、资源、化学、造船、电子、通讯等领域的研究机构,一方面研究引进消化技术和开发新技术,另一方面加紧与此有关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教育,建立适合国情的科研队伍。80年代提出“科技立国”的口号,促进产业科技改造和技术嫁接,逐步发展到研究开发与创新的阶段,把高技术工业列为重点,进入“创新型”的技术发展时期。
新加坡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科技发展与经济发展战略的关系更为密切,互相协调,形成两个较明显的时期特点:一是相互促进。即以新工业的发展带动科技进步。从50年代开始,政府就颁布“新兴工业(减免所得税)法令”,鼓励新兴工业和新产品的发展,使新工业的发展与科技发展融合一体。二是引进外资与引进技术相结合。80年代前后,在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影响下,政府进一步加大科技发展力度,提高科学技术研究的地位,提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口号,设立技能基金会,推行“发展咨询计划”,对聘请高级技术人才的企业进行资助,并为企业提供专业指导。1984年技能基金会开始推行“资助新科技工业计划”,发展尖端技术,进入高科技发展时期。
台湾对科技、教育非常重视,当局于1959年制定“长期发展科学计划”,成立“长期发展科学委员会”,主持台湾的科技发展事业。进入60年代,随着出口导向工业迅速发展,对科技需求剧增,很快带动了科技的发展。特别是60年代中期以后,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进入全盛时期,工业结构孕育新的变化,经济的发展为科技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教育为科技队伍输送了一批新生力量。1969年推出《12年科学发展计划》,以推动科技迈向新的高度。这项计划规定三个目标:一是改进科学教育,大力培养科技人才,以满足科学研究、经济建设的需要,补充师资并提高教师素质;二是加强基础科学研究,谋求科技工业的自主发展;三是支持工业、农业、交通通讯、医药卫生、原子能运用、促进经济等各方面建设的发展。1979年又提出“科技升级”的口号,将科技升级作为80年代科技发展的主方向和振兴经济的重要手段。1982年通过《科学技术发展方案》,从强化基础科技和应用科技两个方面,进一步提高科学技术的研究水平,促进新技术的产业化。为防止人才外流和解决人才不足的问题,1983年又公布“培养和招揽高级科技人才方案”,吸收科技人员,加大教育发展步伐,培养大批科研力量,保持经济高速度的增长。
香港对科技的重视始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此之前的港督对科技不很重视,科技发展的速度不快。香港回归祖国之后,第一届特别行政区政府把科技、教育作为政府的重要工作,增加教育经费,提高教育普及水平,增加职业技术教育,与国际发达国家及大陆加强科技合作,科技水平在迅速提高。
亚洲四小龙经济崛起的根源是把科技与教育摆在重要位置,重视人力资源开发是它们发展经济的共同做法。韩国从70年代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教育计划和教育法规,严格实行在职技术培训制度,企业规模在200人以上的必须设立职业培训班,对其15%的职工进行强制性职业培训。在普及方面,1988年小学入学率达到100%,1993年中学入学率为91%,大学入学率46%。政府认为,要达到工业化水平,科学家应占5%,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应占10%,其余85% 人应具有相应的技能。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和在职技术培训,现在职业高中招生人数达100万人。从1987年开始,政府每年培养50�200名工科博士,计划派出10000名博士生出国留学进修,到2001年每年从世界各地召回韩籍科学家200人,届时将拥有3000名世界水平的科技人才。
新加坡教育费占财政支出的10%,1984年---1985年增至17%,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2%,重视教育普及和电脑教育普及工作,培养适应新科技发展要求的人才。台湾教育经费的增长率快于经济增长率。1952�1981年国民生产总值从16.7千亿美元增加到 459.2亿美元,增长了26.4倍,同期教育经济经费都增长了90多倍。其中1953---1968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2%,教育经费年均增长17.8%;1973---1981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6%,教育经费年均增长20.4%,电脑教育受到较高重视。从教育经费投入情况看,每年的教育投资都是处在不断增加状态,而且增长幅度较大,为知识经济时代积累大量人才。香港教育和科技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基本上实现了科技由“改良型”为重点向“创新型”为主的转变,“创新型”科技体制初步形成,具备了科技人才的条件,在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中,占有较大的主动权,属于国际上少有的经济高速发展的地区之一。
凡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高度重视科技开发和教育的发展,以教育为基础,给科技研究开发提供大批科技人才,科技与教育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推动经济增长不断加快,这是现代条件下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