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杜鹃花有缘
“回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这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对杜鹃花的赞美。每当我想起这句美妙的诗句,总会显露出对杜鹃花的爱恋之情。杜鹃花虽是十大名花之一,与梅花、牡丹、荷花等齐名,但是我认识杜鹃花,感受杜鹃花的芬芳却是在宣城,在宣城的敬亭山上。
1986年10月的一天,因工作需要,组织上把我从江苏新沂调到驻宣某部。来宣城的那天,因我坐的火车时间较晚,到宣城已是夜深。当时天上没有月亮,宣城站前除了不远处的小卖店里有灯光射出外,其他地方都是漆黑一片。
看到我走出来,在站外等候多时的战友迎了上来,问过我的姓名后,就抢着拿我的行礼,拎到停在站前的卡车上。驾驶员开启车灯,我发现站前这条泥巴路很黑,黑得就像是煤埔的。后来听战友们说,火车站边上有个煤场,所以这条路是黑的。
随着卡车的行驶,坐在驾驶室里的我看着车子穿过城区,开进了一条高低不平的小路(这条小路的地名就是土炮台),车子一摇一晃的,我也不由自主地与左右的战友,随着车子摇晃的节拍碰撞着。感觉过了很久,车子还没有到达部队。我好奇地问:“我们的车子往哪儿开啊,我们的部队离城好远吗”?战友说:“开到著名的敬亭山上去,我们的部队就在这山上,离城区十几里路呢”。
听到战友说部队就在敬亭山上,我的脑海里突然闪出“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诗句来。我问战友,部队所在的敬亭山可是诗句里的“敬亭山”;得到战友的确认后,李白的“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的诗句又脱口而出……
“敬亭山上有杜鹃花,那太好了”,我情不自禁地在心里这样叫着、喊着,喜悦之情难以言表。
于是乎,我的大脑里,杨万里的“何须名苑看春风,一路山花不负侬。日日锦江呈锦样,清溪倒照映山红。” 成彦雄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白居易的“闲折二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花中此物是西施,鞭蓉芍药皆嫫母”的诗句都急不可耐地跑出来。
尽管描写、赞美杜鹃花的诗很多,但我最喜欢的还是白居易的《山枇杷》:深山老去惜年华,况对东溪野枇杷。火树风来翻绛艳,琼枝日出晒红纱。回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争奈结根深石底,无因移得到人家。读这首诗,让人感受到杜鹃花犹如“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美人,活脱脱地呈现出在人们的眼前。
我默背着“杜鹃花”的诗句,回想着杜鹃花的别名。我问战友,宣城人是怎么称呼杜鹃花的。战友说:“宣城人就叫‘映山红’”。哦!我说:“可能宣城这地方的杜鹃花以红色为主,所以大家都叫映山红”。
实际上,杜鹃花有很多“别名”,如:映山红、山石榴、山踯躅、红踯躅、金达莱 、山鹃、红杜鹃、艳山红、艳山花、清明花、格桑花(藏语)、金达莱(朝鲜语)、山石榴等等。花瓣通常为5瓣,中间的花瓣上有一些比花瓣略红的红点;花分落叶和常绿两大类,落叶类叶小,常绿类叶片硕大;花的颜色有红、紫、黄、白、粉、蓝等色。
我最欣赏杜鹃花的生命力了,它既耐干旱又能抵抗潮湿,无论是在烈日或是在树荫下,它都能适应。
有资料记载,杜鹃花全世界约有900余种,分布于欧洲、亚洲和北美洲;以亚洲最多,有850种。中国是分布中心,约有530种,除新疆和宁夏外,各省区均有分布。人们十分厚爱杜鹃花,江西、安徽、贵州三省都将杜鹃花定为省花呢!
战友和我说,我们部队的房前屋后,到了春天,杜鹃花开的漫山遍野的,有红的、有紫的,粉红的最多;如若站在山边上,极目远眺,红花绿叶相映成辉,无不令人心旷神怡。
在与战友的交谈中,不知不觉地,我们的车子已到了营区。我扫了下营区的四周,黑压压地都是山,山叠着山,山连着山,仿佛自己进入了原始大森林。那最高的山就是著名的江南诗山———敬亭山。战友们告诉我,到了清明前后,敬亭山上的红杜鹃、紫杜鹃,就会尽情地绽放,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让游人住足,流连忘返。
打那以后,我与杜鹃花便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到春天花开时,就去採回一些杜鹃花,插在瓶子里,加点水,摆放在写字台上。简朴的卧室里,有了杜鹃花的装点,似乎春色满园,喜气洋洋。为了美化营区环境,我和战友们一起,到山上挖回杜鹃花树,栽成各种造型。
春天来了,杜鹃花盛开了,清香的芬芳在营区里飘逸,杜鹃花成了营区的“主人”,我和战友们便成了杜鹃花的“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