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没有辜负雷锋的希望
——记开原市国税局干部金光玉
1961年5月25日,是抚顺市朝鲜族学校师生最难忘的一天。这一天,解放军战士雷锋走上学校讲台,向全校师生作报告,他谈人生,讲理想,忆旧社会的苦,思新社会的甜。15岁的金光玉是该校的少先大队副大队长,雷锋的报告结束后,学校大队辅导员及金光玉等6名少先大队成员,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送上一程又一程,在抚顺汽车站前,请雷锋叔叔题字,雷锋就在她的日记本上写下:“金光玉同学,希望您好好学习,好好工作,练好身体,永远做毛主席的好学生。”金光玉欣喜若狂,她在日记中写道:我一定要把雷锋的话记在心上,用实际行动向雷锋学习。36年过去了,金光玉从抚顺到苏家屯,从苏家屯到开原,几次搬家几次调动,可雷锋的题词始终珍藏在她的身边,成为激励她努力工作的座右铭,30多年来,她时时处处以雷锋为榜样,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踏着伟大共产主义战士的足迹,走出了一条闪光的道路。
好心大姐
1995年,开原市遭受百年不遇的水灾,当金光玉听到一部分群众吃穿没着落时,就主动捐款200元。之后,又动员爱人捐款200元。可谁又知道她两个孩子在上大学,家里又买了房子,已经欠下了一万元的债务。
在开原市国税局,一提起金光玉热心助人的事,干部们都是赞不绝口。在计会科,她工作时间最长,业务最熟练,每位同志在工作中出现难题,都愿意请教金光玉,金光玉总是倾囊相助,有问必答,一遍不行两遍,一直把问题弄通搞懂为止。8小时以外,金光玉更是象老大姐一样关心每一位同志。一位同志加晚班,金光玉主动将热饭热菜送到单位;谁的家庭出现矛盾,她就到家中做两个人的思想工作,在和风细雨中化解;同志有病住院,她主动上前,问寒问暧,帮助解决各种困难。
大家都说:“热心的金大姐做的都是一些小事,可难就难在她20多年来始终如一,她对待别人,心总是热的。
一丝不苟
计会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较强的工作,仅有7人的计会科,每月向上报表达21种,且要求准确、及时,她每次都把报表逐行、逐张、逐栏、逐项的细心审核,严格把关,确认无误才上报。税收票证是会统核算的原始凭证,每年计会科要装订12万张、200多册票证,她按月装订,摆放整齐,有时发现票证褶皱,就十分小心地用湿毛巾润湿,再用熨斗熨平。一位新到计会科工作的干部说:“金科长熨票证,比熨衣服都精心。”从库房那摆放整齐有序的3000多本票证上,无不体现她对工作的精细程度和敬业精神。
年终岁尾,忙碌一年的人们可以喘口气了,享受一下天伦之乐。可是整整20年,金光玉每年的12月31日晚都是在单位度过的。这一天,全年收的税款都要入国库,应退的税款也必须全部退库,各项数字都要求准确无误。20多年来,金光玉所在的计会科没有出现一分差错。人们说:金光玉的工作只有星星知道,月亮知道……
甘当绿叶
金光玉同志十分注重培养年轻干部,近10年来,她在年轻干部的成长上倾注了大量心血,她鼓励年轻干部要勇挑重担,而自己甘做年轻干部成才的铺路石。一位在她手下工作的年轻干部积极上进、业务钻研、有开拓精神,她主动向组织提出让那位年轻同志担任科长,她还把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无私地传给那位年轻干部,工作上大力支持,并极力向组织推荐,使那位干部走上局领导的工作岗位。
在金光玉的培养下,先后有5名同志走上了铁岭市、开原市税务系统的领导岗位。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计会科的同志换了一茬又一茬,他们把从金光玉身上学到的好思想、好传统、好作风带到了其它岗位上,在她身边工作的同志,每每回想与她一起工作的岁月,都非常感激她的培养和教育,有空都来看看他们尊敬的老大姐。
愧对家人
金光玉说:“就家庭而言,我算不上称职的妻子、母亲。”
1993年,一场雨雪过后,路面光滑如镜,她爱人在上班的路上不小心摔倒了,造成腰椎骨折,卧床一个多月,而她没有耽误一天工作,只能在班前班后护理丈夫。她的两个孩子在读高中期间,由于金光玉不能及时下班,孩子常常饿着肚子去上晚自习。大女儿在大连读书四年,她没有去看望过一次,金光玉说:“我何尝不想看看女儿、看看大连呢,可一次就得几天,我离不开啊!”她年近八旬的老父亲住在沈阳苏家屯区,由于股骨头坏死,多年卧床不起,十分想念她这个女儿,可是她也没有时间去照看老人,偶尔去一次,都是周末下班后坐夜车前往,星期天晚上就返回来。
金光玉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先后被授予省税务系统先进工作者,省税务系统“三.八”红旗手、学雷锋标兵、开原市十大巾帼标兵等20多种荣誉称号。金光玉说:“雷锋的精神在激励着我,我不但自己要学雷锋,还要教育下一代沿着雷锋的道路走下去。
作者:李荣安
此文曾于1996、1997年在全国发行的《精神文明报》、《辽宁经济日报》、《铁岭日报》、《铁岭广播电视报》《开原市报》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