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段绍译
20年前,我还在重庆读大学。一次偶然的机会,在重庆解放碑新华书店看到一本书——《择优分配原理》,从此知道了茅于轼教授。但当时做梦也没想到,17年后我会成为他的弟子。
后来又拜读到《生活中的经济学》,对
1992年,我从重庆工学院会计系毕业,被分配到湖南一家国有企业,因为业绩突出,很快被提拔为总经理助理。不管是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中,《择优分配原理》和《生活中的经济学》都帮助我一次次做出明智的选择。
2002年,我第一次出差到北京,很想亲自拜访一下茅教授。据说他创办的天则经济研究所在紫竹院,为找寻方便,我当时专门买了一辆旧单车。但因为方法不对,在紫竹院附近骑车来回问了两天也没有找到天则经济研究所,当然也就没见到茅教授。尽管如此,我对茅教授的关注从此再也没有停止过。
2004年,也就是我下海办企业的第6年,自己一手创办的娄底市广大实业有限公司已成了湘中地区知名企业。当时我发现,我们当地的企业家和政府官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学习才能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于是我自掏腰包,相继请了北京的专家学者来娄底市和冷水江市讲学,让当地的企业家和政府官员免费来听。在我请来演讲的学者中,就包括中央党校的王东京教授、北京大学的贺卫方教授、社科院的张曙光教授和党国英教授等。
2006年4月,我有幸请到茅于轼教授来湖南娄底和冷水江讲学,这一次彻底改变了我的命运,进而也让我的知识改变了中国成千上万的普通百姓的命运。
演讲结束后,
当时,我还把自己写的一篇经济学方面的文章请茅老指教,没想到茅老看完之后赞扬有加:“小段,你和我的很多观点有惊人的相似,凭着你的才华、经验和对经济学的浓厚兴趣,你将来极有可能成为比较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这让我感到非常意外,因为我的学历只是本科,不是硕士,更不是博士,我北大的MBA课程都是自学的。我连忙回答:“茅教授,感谢您的鼓励,但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有可能成为经济学家。为什么不敢相信呢?因为按中国的教育制度,要成为一个经济学家,起码也要拿个博士学位。而我的英语成绩很差,所以一定考不上博士。一个连博士学位都拿不到的人怎么有可能成为一个经济学家呢?”
但茅教授还是继续鼓励我:“我已经70多岁了,我这样说是有理由的:第一、我茅于轼195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是学工科的,并不研究经济学,我到四十多岁才研究经济学。你今年才三十多岁,但已有18年经济学的学习经历,这一点我还不如你基础好;第二、你做了14年的企业管理,而且企业做得不错,而我茅于轼从来没有做企业的经验,这一点我也不如你;第三、你比较精通法律(本人是娄底仲裁委员会的仲裁员),而我只是懂得一些法律常识,这一点我也不如你;第四、我发现你的记忆力非常好,有些东西好像可以过目不忘。这几方面我都不如你,而你的条件那么好,怎么说不可能呢?当然不是说你明天就可以成为经济学家,如果你确有兴趣,只要好好学习十年,我相信你会成为比较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
虽然我认为茅教授说的这些话都有道理,但我还是认为结果难以成立。后来我突然想到,俗话说得好,“名师出高徒”。我不一能做高徒,但只要有机会向茅教授学习,普通的也成,何不拜茅老为师呢?于是我鼓足勇气对茅老说:“茅教授,虽然您刚才的话说得很有道理,但凭我的条件,成为一个经济学家是不可能的,除非您愿意收我为您的弟子,我去读您的博士,我不要学位只要能学习知识就行。我跟您去学习,重要的是学习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真本事,有没有学位是不重要的。”茅老说:“这个问题,我要好好考虑一下,过几天再答复你。”
几天后,也就是
段绍译与茅于轼之间达成的拜师备忘录
段绍译于
1)茅于轼无偿提供他的全套著作给段绍译;
2)茅于轼不在段绍译的任何活动中索取任何物质和精神上的报酬;
3)段绍译的学习和学术传播活动以追求社会进步为目的,不得借此追求个人私利;
4)段绍译在传播茅于轼的理论和观点时,以茅于轼在其著作中的观点为限,不得自行发挥或曲解,但不妨碍段绍译以自己的名义发表意见;
5)传播茅于轼的理论和观点,不可以强要他人接受,要尊重并听取他人的不同见解,要认识到茅于轼的理论和观点并不代表真理;
6)段绍译应经常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
7)双方在各自的行动中不得给对方造成任何伤害。
事人签字:茅于轼 段绍译
言辞虽短,但从这朴实的文字中,我看到了一位致力于追求社会进步的学者谦虚谨慎、提携后学、淡泊名利、宽大为怀的崇高道德情操,不由得更加肃然起敬,激动不已,挥毫赋诗一首:
师从茅于轼教授有感
身出寒门志向高,
潜心经济最崇茅。
名师垂爱三生幸,
入海蛟龙逐浪涛。
有幸成为茅老的弟子后,我很快召开了公司股东会议,由我的弟弟段绍万接替我的总经理职务,又转让了一些股份给公司的优秀员工,宣布从此每个月只回公司管理一天。好在公司从1998年创业开始就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所以即使我3年来每月只回去管理一天,公司的业绩还是每年增长至少20%以上,在遇到金融危机的2008年也不例外。
2006年7月,我正式加入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并担任茅于轼教授和盛洪所长的助理,从此更有机会在茅老和其他大师们身边学习,他们的言传身教,使我的学识有了快速的长进。
在
“段绍译既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又是一位经济理论家……段绍译把他所学到的经济学,结合自己办企业的经验,通过多年的思考和研究,逐渐发现了个人致富的奥秘……这本书的内容是经济学理论和个人致富实践比较完美的结合……现在国内经济学方面的书不少,关于个人理财的书更多。但是将‘经济学’和‘个人理财’结合得这么好的书很少。段绍译这本书是别开生面的一本,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事实上,社会对这样的好书需求很旺,前几年有一本美国人写的《富爸爸,穷爸爸》就很受欢迎,据说已在全球畅销了1300多万册。但那是一本翻译过来的书,不是很适合中国国情,现在中国人自己写了这么一本好书,我想一定是更受欢迎了。”
该书正式出版上市后,很快在全国中东部地区畅销,好评如潮,并实实在在地帮助成千上万的普通百姓走上了致富之路。当然也有人不高兴,甚至骂将起来,比如“人大经济论坛”就曾经出现了一篇题目叫《茅于轼高徒,你居心何在?》的帖子,说我是“资产阶级代言人”、“走狗!汉奸!无耻的卖国贼!”……帽子一大堆,匪夷所思。
在跟随茅于轼教授游学的3年时间里,学到的不仅是经济学知识,更多影响我的是茅老的道德修养。比方说:茅老应邀去北京各大学讲学,每次主办方负责人打电话给茅老说要派车接送时,茅老总是说:“谢谢你们的好意,不必接送,我自己打车来就可以了。”对方不理解:“为什么您一定要打车来呢?”茅老说:“你们来接送我,空车来,空车去,凭空增加了北京两次堵车的机会,同时也浪费油,污染空气,北京的空气我自己也要呼吸,那我不是自己害自己吗?”
2007年9月,茅老应邀去印度参加一学术会议,有意给另一位助手宋厚泽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但主办单位规定只能给茅老安排一个房间,增加房间必须自费。没想到茅老竟然问宋厚泽:“新德里的酒店住宿费很贵,如果我带你去印度参加学术会议,你和我住同一个房间,你介意吗?”这让我们所有在场的人深受感动。
我每次和茅老出去讲学,茅老总是背一个小包,通常装有一双轻便拖鞋,一把牙刷,他说这样可以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有利于环保。茅老出外讲学时,还经常叮嘱对方吃饭时不要浪费时间作陪,最好是吃自助餐。
茅老的为人和学问足可用“高山仰止”来形容,很难看到一个人能这样近于完美,他的社会责任心,他的宽容,他的道德观,他对后学的鼓励和提携,无可挑剔。
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多么优秀要看他身边有什么样的朋友;一个人能有多大的成就要看他有谁指点。”正因为我有幸与茅于轼教授同行并得到指点,我才快速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才结交到了更多优秀的朋友,才有了意想不到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