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理由让我们再读书(4月30)


 

有什么理由让我们再读书

 

关键词:世界读书日  温家宝  忠孝难两全

 

先说三个截然相反的信息,透视出当世人对读书的矛盾心情。

一个表达的信念很消极:某大学新楼落成一雕塑:一位少女左手捧一本书,右手高举一只象征未来的鸽子。该校公开向各学生征集名称,结果许多人的标语不谋而合——读书顶个鸟用!

另一个表达的信念很无奈:“上学也考不上,考得上也供不起,供得起也找不到工作,找到工作工资也不高,还不如个打工仔。”因而有人说:无功利化读书,对于穷人太奢侈。

第三个是主流信息,传达出积极的信念:423日“世界读书日”, 温家宝在国家图书馆说,大家通过读书和举办讲座等形式开展活动,这对于推动全民族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提倡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将起到促进作用。书籍是不能改变世界的,但读书可以改变人,人是可以改变世界的。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

 

温总理深厚的知识底蕴时刻在带给我们信心与希望,我们很需要正面的引导,但在教育子女努力学习、多读书、读好书的时候,我们甚至很难找到充足的理由了。

难道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吗?

——“颜如玉”就是美女,就预示着保养情妇之类的行为;“黄金屋”就是物质享受,就是官商勾结。那无疑是在以腐朽堕落的价值取向去诱导后继的学生之嫌,以“颜如玉”为目的去学习无非就是贪图美色,以“黄金屋”为目的去学习也是为了物质享受。而这两种导向显然都不是那么太说的出的借口。

难道是“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吗?

——仕途是什么?是去当官还是去做公务员?

当我们难以认清政治与经济之间、政治的制度制定与执行之间、官与民之间、事物的表象与本质之间的微妙关系,学习与仕途之间的关系就会逐渐演变成为学的越多,越不能尽孝的结果。

假如按照历史上所谓“忠孝难两全”,“尽忠就是最大的尽孝”这一理论而言,在全新的世界,当我们被市场的垄断与混乱之间、技术的落后与进步之间、国际化与民族化之间的冲突、善良与丑恶之间、阴谋与阳光之间的利益纷争迷失了双眼,那么当今尽忠真的是成全了民族大义吗?为了国富就是舍弃小我而成全国家利益了吗?

难道是“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吗?

——所谓“扬名声”更是一种浮躁心理的体现,“显父母”就更是满足一己之私利了。而扬名立外、光宗耀祖、后人能够生活富足更是以自我利益为最终诉求点的,终究未必有多么高尚。

 

当我们满腹诗书想要报效祖国的时候,却发现中国通过出让廉价土地、廉价劳动力、付出了环境污染与税务流失之余,数以亿计的加工制造业工人与企业家辛苦积累起来的血汗钱换回的巨额外汇储备,转瞬之间竟然就到了美国人的口袋里,成为美国人廉价获得并不停地在贬值的美国国债,支撑着的是美国人寅吃卯粮的习惯;或者由国家级别的投资决策人,以投资黑石、两房、大摩等机构的有毒资产而遭遇倾覆性的损失,别人稍微动一下货币政策、贸易政策就使得中国承担严重的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面对这些损失我们居然无能为力。

我们无奈地退而求其次,当我们退而求其次,争取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般地考取公务员职位的时候,却发现虽然公务员待遇丰厚,衣食无忧,却已经成为与父老乡亲所敌对或者惧怕的团队中的一员,其实并不是自己心地原本就残忍,而是实在无法停止国家机器的运转,自己就如沧海中的一粟,被淹没的时候连一点泡沫都留不下来。

当我们再次退而求其次,希望就职于公检法、医生、教师等崇高的职业的时候,却发现教师的师德、医生的医德、公检法的公正性都成为广大民众怨言集中的核心。从医院到象牙塔、生命的天使、是服务机构还是市场机构,是造福还是掠夺,这些都已经成为很难说得清楚的事情。

于是我们再度退而求其次,力争到央企、国企里去就职的时候,却发现工作效率低下、混日子成为不能不去面对的状况已经形成习惯。垄断性的企业会遭遇如潮的恶名,非垄断性的企业又会遭遇非理性的市场竞争,而且两者同样残酷。高利润的企业得到的不是鲜花与掌声,那些利润也许转瞬之间就会在国际性的大宗商品期货、外汇、证券等金融衍生品的投资所吞噬,不创造利润却会遭遇更大的恶评,因为不创造利润显然原本就违背了做企业的天职。

于是我们再度退而求其次,做一个自己说了算,勤勤恳恳的小业主的时候,却发现不管是产业与行业环境,还是企业的产业链、各个衙门的公公婆婆们,谁都好惹,就连貌似弱势的职员,都会在翅膀没硬的时候,在企业里抓紧工作时间学习充电;在翅膀硬了之后跳到更高的平台,在状态不佳的时候消极怠工、更有甚者在遭遇裁员之后,纷纷拿起法律的剑保护自己,转而相向进行莫须有的损失的索赔,或者用非法的手段大肆宣扬企业的阴暗面以及所有不能见人的东西,这些东西与媒体结合,就会给竞争对手以口实,并放在显微镜下成为负面的标本,从面子到里子,想做为小业主的人才都是得不偿失,不要说实现梦想,就连生存状况都堪忧。

于是我们再度退而求其次,只想做一个没有梦想,不担责任,时刻以有个立锥之地的小职员,只求能够养家糊口,有片瓦为全家遮风挡雨,过个中等标准的生活,但这种生活被证明也是颠沛流离的,难上加难的。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在都市里做个稳定的“牧童”都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甚至乡下的狗的步态都比都市里的狗轻松得多,而且都市里的狗所面对的危险与意外伤害的概率都比乡下的狗要多很多。

于是我们再度退而求其次,到乡下去种地、放牧总可以了吧,“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种地与放牧似乎大体上并不需要太高的教育背景与渊博的学识,而且真正的田园风光早已变了模样,更没有以前那么浪漫与无忧的感觉;种地、放牧都难以抚养一家老小,如何能够承载那些未了之心愿呢?

 

不读书愚昧,但当今的骗术使得受过高等教育的、有高收入的、有良好基础的人群成为诈骗的最大目标人群,而且防不胜防,看来读书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愚昧的问题;同时读书又是痛苦的事情;特别是跟学分、毕业证、学位与就业挂钩的时候,假如不能创造利益、不能把读书时间与资金的投入的本息都有效回收的时候,内心的矛盾就更是痛苦的了。

愚昧也是一辈子,痛苦也是一辈子,原本是没有什么不同的,其实都是好奇心在做怪。

从另一种角度看,假如痛苦而不愚昧是一种生活方式,那么愚昧而不痛苦未必就不是另一种值得选择的生活方式。

 

如果读书与教育之后就开化了,开化了之后的人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是一种进步,但开化之后就会追求物质享受,由于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而导致内心的危机感加剧,就失去了内心的安宁的话;是否也就失去了生命的意义。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同样的一件事情?并且认可人家的也是值得欣赏与尊重的呢?

欣赏别人是一种境界,善待别人是一种胸怀,关心别人是一种品质,理解别人是一种涵养,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学习别人是一种智慧,有付出才有回报!

 

其实原本就没有积极与消极之分。能够真正让自己快乐才是最值得付出的。当你读书的时候,还是不要有那么多的利益杂念,很多时候,丰厚的物质生活并不能够让自己感觉幸福,相反精神富足才能够得到满足。

书里带给我们的应该是精神上的富足,而非在物质世界谋生的手段,当这两点发生本质的冲突的时候,是需要有取舍的。

 

贾春宝

2009430星期四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MSN: [email protected]

QQ469063961

价值中国网个人空间: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原创外汇评论主页:http://blog.hexun.com/chunbao/defaul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