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式讽谏
汉武大帝之后,刘弗陵做了14年的皇上,是为昭帝。昭帝无子,挑选接班人的问题再次落到了霍光等辅弼大臣的肩上。左挑右选,汉武帝的孙子刘贺进入视线。不是因为他的能力,而是因为他的血统。
其实,这个被封昌邑王的刘贺,从小就不正干,爷爷死的时候,也不来京城奔丧,更不节哀,停止一切娱乐活动,反而变本加厉,玩飚车。坐上皇帝的宝座之后,也不检点,依然胡作非为,在位27天(后来的袁世凯和刘贺相比,可谓久矣,因为,多干了两个月呢),干了1127件荒唐事,平均每天接近40件。
刘贺被废之后,霍光等要追究废帝身边工作人员的不举之罪,一口气杀了200多人。只有京城卫戍区司令和皇上办公厅主任等几个幸免遇难,但是,也被剃了光头,游街示众了。作为刘贺的读书秘书的王式,本来也是要被杀头的,可是,这个王式不服,辩解道:“我进谏了!”办案人员问:“怎么没有看到你的折子?”王式说:“我每天都要给皇上读《诗经》,每次读到有关忠臣、孝子的段落,都是加重语气,予以暗示的;如果读到关于国家危亡的句子,我都痛哭流涕、不能自已,简直就是明说了:陛下,你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诗经》就是我的进谏的折子,305篇的份量,还不够重么?还需要我再写什么谏言么?”
霍光等被王式的辩词说服了,就没有再追究他的责任。因为,圣人有言在先,《诗》是可以作为讽谏的文本的。诗分风雅颂,以风为主;风者,讽也。
然而,这个王式狡猾狡猾的,骗过了忠厚的霍光。因为,这个王式,知道他的陛下,是不可救药的那种。如果犯颜直谏,不待霍光来收拾,自己的脑袋早就搬家了。采取讽谏,明明知道是对牛弹琴,可是,也不是一点儿用处也没有的。这就是,被问责的时候,自己就有了一个退路:你看,俺是作为的,只是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而已。
为什么没有给辅弼大臣们打小报告?想死啊,打皇帝的小报告!做臣子的,为了这项上的圆球不滚落在地,这心思,也就不能太方正了,得圆滑。
现在的纪委在监督一把手的时候也常常遇到这样的难题。说得委婉,不起作用;说得直接,又伤感情。还有可能危及自己的官位(什么时候纪委不再是一个官职,也许监督的职能会发挥得更加有效)。于是,有廉政先进事迹报告会、警钟长鸣案例影视片观看活动。这还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许多事情,确有此事,查无实据,你让纪委怎么个监督法?党内不许采取侦察手段,房门一关,就是自由王国。这样,就让领导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到杀人越货东窗事发的那一天,领导就永远是道貌岸然的,错的,倒是纪委了。你说,等领导进去了,你回过头来追究纪委的责任,纪委是不是比王式还冤?不,比窦娥还冤!(三月二十六日)